-
我國幅員遼闊,森林資源少,森林覆蓋率低,地區差異大。 全國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在東北、西南等偏遠山區,以及台灣的山區和東南丘陵地區,而廣袤的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貧乏。 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70,其中台灣省最高。
福建(江西(浙江(黑龍江、湖南、吉林等6省,廣東、遼寧、雲南、廣西、陝西、湖北等6個省區20餘個,貴州、安徽、四川、內蒙古等4個省區10餘個,其餘省份, 直轄市和自治區大多在10個以下,而新疆和青海則在1個以下。
-
全球生態環境亮紅燈,表現在:
23個耕地嚴重退化。
50%的河流已經減少或受到嚴重汙染。
20%的哺乳動物和12%的鳥類瀕臨滅絕。
1 4 人類疾病與環境退化有關。
1 3 土地面臨荒漠化。
80個國家正在經歷嚴重的水資源短缺。
10億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脅。
-
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情況是,大局在惡化,區域性地區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跟不上破壞的速度,生態赤字在逐步擴大。 主要表現有:
水土流失嚴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116萬平方公里。 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我國土壤侵蝕面積1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之一。
我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河下游、橫斷山脈以及南部部分山區和丘陵地區。 荒漠化正在迅速蔓延。
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北部地區荒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面積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面積149萬平方公里。 在20世紀80年代,荒漠化土地以平均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
在過去的25年中,總共失去了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目前,約有5900萬英畝農田、7400萬英畝草地、2000多公里鐵路,許多城鎮、工礦區和村莊受到荒漠化的威脅。 草原退化正在加劇。
20世紀70年代,草地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達到30%以上。 全國草原退化面積已達10億畝,並且仍在以每年2000多萬畝的速度擴大。 由於草原退化和牲畜超載,牧草產量繼續下降。
森林資源急劇減少。 在我國許多主要森林地區,森林面積已經大大減少,過去的茂密森林已經不復存在。 該國的森林採伐量和消費量遠遠超過森林生長量。
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絕大多數國有林業企業將面臨沒有成熟林可採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過早地消耗了子孫後代應該享受的森林資源。 生物物種的滅絕正在加速。
據估計,我國約有15%-20%的植物物種瀕臨滅絕,僅高等植物的瀕危物種就多達4000-5000種。 近30年的資料顯示,高鼻羚羊、白鰭豚、野象、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的分布面積明顯縮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12種和312種,國家重點保護,354種植物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國家瀕危植物名錄。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萎縮。 多年來,由於地下水的過度開採,中國北方形成了8個總面積10000平方公里的過產區,導致中國北方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2厘公尺。 自1949年以來,我國湖泊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了約1萬平方公里,佔現有面積,湖泊蓄水量減少了513億立方公尺,其中淡水量減少了340億立方公尺。
-
1*我國土壤侵蝕面積10000平方公里,佔2*荒漠化土地已達14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 3* 該市42%的水源受到汙染。
-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如下:
一是城市環境汙染形勢嚴重。
1、大氣汙染嚴重:雖然近年來我國大氣汙染得到有效控制,但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冬季,霧霾天總會出現,這與我國長期使用煤炭有很大關係,煤炭消耗量大,導致部分地區酸雨汙染嚴重,尤其是西南、東南酸雨區。
2、水環境汙染惡化:全國近半數主要河流湖泊汙染嚴重,近9萬家城市水質超標,數千公里河段魚類幾乎全部滅絕,約50%的中小河流達不到漁業水質標準; 每年因魚類事故造成的汙染和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4億元,嚴重威脅到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利益。
3、雜訊和固體廢物汙染依然嚴重:城市道路雜訊汙染嚴重,許多城市正在惡化。 在城市環境中,還有另外一種重大汙染現象,那就是固體廢物汙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物,這些廢物正在迅速增長,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會出現垃圾環繞城市的情況。
二是生態破壞形勢嚴重。
許多地區為追求經濟利益,肆意開採自然資源,造成嚴重過度開發,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不斷惡化,變得不平衡,造成一系列問題如下:
1.許多物種瀕臨滅絕: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和植物物種,但在生態環境的破壞下,許多動植物瀕臨滅絕,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生命受到威脅,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近5000種高等植物處於瀕危狀態, 佔比超過15%。
2、植被嚴重破壞: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柱之一,森林系統近年來受到嚴重破壞,成熟林的儲量大大減少。
3、土地退化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土地荒漠化呈快速增長態勢,水土流失也嚴重,已達179萬平方公里。
保護環境的措施:
1.減少浪費,夠了就夠了,太多的廢物產生和浪費也需要解決環境消化問題。
2、減少汙染,如亂扔垃圾、垃圾分類、丟棄到指定垃圾桶,有利於環衛工人分類回收。
3、防止不文明行為,防止環保行為,防止資源浪費,也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式。
5、從自己做起,做好自己的行為再影響他人,讓這種意識滲透到很多人的心中,環境保護才能有保障。
6.加入公益組織為環境保護做貢獻,公益組織往往招人不容易招到,而更多的人響應這些組織會越來越強大。
-
生態環境保護經歷了歷史性的、轉折的、整體性的變革。
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抓好力度空前高,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建設美麗中國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經歷了歷史性的轉折和整體性的變化。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指導思想: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護和提高自然恢復能力,加強法制和嚴格監管。
2、基本原則: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並舉。
3、短期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遏制生態環境破壞趨勢; 長期目標是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態環境惡化,使物種豐富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
1.空氣汙染:我們周圍大氣環境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空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
2.水汙染:中國是乙個嚴重乾旱和缺水的國家,人們在科學進步的同時仍在浪費水資源。
3、垃圾處理: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量達到1億噸,綜合利用率46%左右。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1億噸,符合10%以下無害化處理要求。 塑料包裝和農用薄膜的白色汙染已經蔓延到中國各地。
4、生物破壞:我國是生物多樣性嚴重破壞的國家,有4000-5000種瀕危或近瀕危的高等植物物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0%-15%。
-
中國的生態環境很差,形勢很嚴峻。 氣候變暖、水土流失、冰川融化、環境汙染、疾病。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正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 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並正在努力保護和彌補它。
-
對我國各省生態環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研究可以幫助更好地了解各省份當前的生態環境,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制定出可以悄然有效的解決方案。
其次,研究各省的生態環境,有助於更好地制定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汙染,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最後,該研究可以指導各省制定合理的規範發展戰略,促進生態啟蒙和中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
研究各省的生態環境,生態質量指標中的18個指標,每個指標都能指向乙個民族的感受,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個指標其實是符合人民群眾的感受。 我們主要評價生態保護的有效性和仿泉生態變化的情況,是變好還是變壞,這個評價淡化了自然背景,注重自身的比較。
-
1、大氣汙染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 據專家估計,二氧化硫排放量需要比目前水平至少減少40%,才能滿足國家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 此外,2000年我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1092萬噸。
空氣汙染是目前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
2.土地荒漠化與沙塵災害 目前,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已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27 3,荒漠化面積仍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 我國每年發生嚴重沙塵暴的次數從20世紀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 荒漠化導致內蒙古部分地區的居民被迫搬遷。
3、永續性有機物汙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難以降解的永續性有機物汙染開始顯現。 在國際上,《關於永續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於今年簽署,中國是該公約的簽署國。 其中,首批被禁用的12種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在我國環保媒體中檢測出來。
這些有機汙染物具有轉移給下一代,多年後顯現其危害的特點,又稱“環境激素”或“環境激素”,危害嚴重。 目前,這種有機汙染物廣泛存在於工業、農業和城市建設中使用的化學品中。
-
我國每年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1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 我國年產生城市生活垃圾1億噸,滿足10%以下無害化處理要求。 塑料包裝和農膜造成的白色汙染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地。
荒漠化和荒漠化災害目前,我國陸地總面積為荒漠化,荒漠化面積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中國沙塵暴的次數從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 荒漠化迫使內蒙古部分地區的居民搬遷。
要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這就是金山銀山與清水青山的關係。 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也是我們追求綠色發展、推動生態進步的首要任務。
第一產業造成的環境退化正在得到遏制,甚至部分得到改善。 例如,農業開墾、草原過度放牧和大規模森林砍伐正在改善。 一是土地投資,二是中國經濟轉型,第一產業逐漸萎縮。
第二產業造成的環境汙染,包括工業排放、棕地、固體廢物,以及第三產業和大城市帶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解決方案很少。 這是因為現在的既得利益者,大城市的居民,沒有環境反省的精神。
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是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有利於喚醒全國人民生態危害意識,認識到生態環境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不斷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盡可能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大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利用資源,改造自然環境,但我們不能無節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我們不能無視自然規律來改變自然環境,不能犧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