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保安,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為資料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技術和管理安全保護,以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資料免遭意外和惡意原因的破壞、更改和洩漏。
資訊保安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即保證資訊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授權的複製和寄生系統的安全性。
資訊保安趨勢:
1、新資料、新應用、新網路、新計算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資訊保安的發展方向和熱點,給未來帶來新的挑戰。
物聯網、移動網際網絡等新型網路的快速發展,給資訊保安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物聯網將應用於智慧型電網、智慧型交通、智慧型物流、金融服務業、國防軍工等多個領域。 物聯網中的業務認證機制和加密機制是安全領域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也是資訊保安行業保障資訊保安的薄弱環節。
移動網際網絡的快速發展,給儲存在移動終端上的私人資訊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安全風險。
2、傳統的網路安全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資訊保安產業的發展,企業對資訊保安的需求在不斷變化。
傳統資訊保安更側重於防禦和應急響應能力,但隨著雲安全服務的出現,基於軟硬體安全服務模式的傳統安全行業開始發生變化。 在移動網際網絡和雲計算興起的新形勢下,簡化客戶端的配置和維護成本已成為企業新的網路安全需求,也是資訊保安行業發展的新挑戰。
3、未來資訊保安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從傳統安全向整合開放安全。
隨著網際網絡的發展,傳統的網路邊界已不復存在,這給未來的網際網絡應用和服務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給資訊保安帶來了新的挑戰。 融合開放是網際網絡發展的特徵之一,網路安全也因此朝著分布性、規模性、複雜性和間接性的方向發展,資訊保安行業也將在整合開放的安全環境中探索和發展。
-
資訊保安。 這五個基本要素是確保資訊的機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認性。 1. 保密性。
當需要保護資料內容不被洩露時,加密是實現機密性要求的常用方法。
它是資訊保安自誕生以來的乙個特徵,也是資訊保安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更一般地說,這意味著未經授權的使用者無法訪問敏感資訊。
對於紙質文件資訊,我們只需要保護文件免遭未經授權的訪問。 對於計算機和網路環境中的資訊,不僅要防止未經授權的人讀取資訊。 此外,還有必要防止被授權人員在資訊洩露的範圍內將其訪問的資訊傳遞給未經授權的人員。
2.真實性。
對資訊的**進行判斷,對被偽造的資訊進行鑑定。
3.誠信。
要保護的資料內容完好無損,未被篡改。 確保一致性的常用技術手段是數字簽名。
這是為了保護資訊的原始狀態,以便資訊保持其真實性。 如果故意修改、插入、刪除這些資訊等,形成虛假資訊將產生嚴重後果。
4. 可用性。
它是指被授權實體在需要資訊時及時接受服務的能力。 可用性是資訊保安保護階段對資訊保安的新要求,也是網路空間必須滿足的資訊保安要求。
5. 不可否認性。
它是指網路環境中資訊交換的雙方在交換過程中不能否認其傳送或接收資訊的行為。
-
資訊系統安全保障是在資訊系統全生命週期中從技術、管理、工程、人員等方面提出安全要求,保證資訊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並將安全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從而確保系統實現組織的使命。 為資訊處理而呼叫的所有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計算機硬體的操作指令(程式)以及資訊處理中使用的過程指令。 程式包括作業系統程式、電子程式、文字處理程式等。
該過程包括資料錄入過程、糾錯過程、資料傳輸過程等。
資料資源包括:由數字、字母和其他描述組織活動和其他事物的字元組成的字母數字資料; 由句子和段落組成的文字資料; 圖形和圖表形式的影象資料; 記錄人和其他聲音的音訊資料。
具有多種功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資訊系統,構成了資訊社會的基礎,它提高了社會各行業、各部門的生產管理效率,便利了人類的日常生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1)風險。資訊保安風險的主要因素是資訊系統本身存在的漏洞和來自系統外部的威脅。 在資訊系統的執行環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脅動機的威脅源,利用各種攻擊手段利用資訊系統的各種漏洞,對資訊系統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從而造成資訊保安問題和事件。
2)賠償。資訊保安保障是針對資訊系統在執行環境中面臨的各種風險,制定資訊保安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導下設計並實施資訊保安保障架構或模型,並採取技術、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和程度,從而實現其業務使命。
3)使命。它描述了資訊系統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從設計、執行、測試、操作、維護和處置)中執行的要求和目標。 資訊系統的使命與其安全密不可分,必須通過資訊系統安全措施確保目標的正確實施。
隨著資訊系統面臨的威脅和執行環境的變化,安全部門也需要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以確保資訊系統的正確執行。
風險管理是資訊保安保障的基本方法。 資訊保安應以風險管理為基礎,針對可能存在的各種威脅和弱點,應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資訊保安不是追求絕對安全,而是追求可控的安全風險。
最合適的安全策略是最優風險管理對策,是資源有限前提下的最優選擇。 資訊系統中的預防措施不足會造成直接損失,從而影響業務系統的正常執行,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和損失。 換言之,資訊保安問題是安全效用的問題,應該在經濟、技術、管理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進行權衡。
-
詳情如下。
資訊網路安全是指防止資訊網路本身及其採集、處理、儲存、傳輸資訊資料被有意或無意地洩露、篡改、銷毀或非法識別和控制,即保證資訊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不可否認性。
威脅,資訊網路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電磁洩漏、雷擊等環境安全威脅,軟硬體故障、局員誤操作等人為或意外事故威脅,利用計算機盜竊、詐騙等非法犯罪活動威脅; 網路攻擊和計算機病毒帶來的威脅,以及資訊戰帶來的威脅。自身脆弱性,資訊網路本身的脆弱性主要包括:
在資訊輸入、處理、傳輸、儲存和輸出過程中,資訊容易被篡改、偽造、破壞、竊取、洩露等不安全因素; 在資訊網路本身,作業系統、資料庫、通訊協議等存在安全漏洞和隱蔽通道等不安全因素; 在其他方面,如磁碟高密度儲存損壞造成的大量資訊丟失、儲存介質中殘留資訊的洩漏、計算機裝置工作時產生的輻射電磁波造成的資訊洩漏等。
資訊收集完成後,當市民遇到違法犯罪分子、火災、重大安全事故等危機情況時,公安、消防、醫療、安全監督等部門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當事人所在地,積極提供協助。 >>>More
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是向廣大使用者提供網際網絡接入服務、資訊服務和增值服務的網際網絡服務提供者。 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的正規經營企業,受國家法律保護。 網際網絡內容提供者是網際網絡內容提供者,即向廣大使用者提供網際網絡資訊服務和增值服務的電信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