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首先,我們選擇開啟excel輸入資料。
例如,比較組 A 資料和組 B 資料。
2. 選擇鍵盤在空格中輸入[=],然後插入功能[t-test]。
3. Array1 選擇 A 組資料,Array2 選擇 B 組資料,跟蹤並輸入輸入 2。
4. 之後,選擇 [確定] 選項以執行 t 檢驗分析功能。
5.分析的結果是,如果在p“處存在顯著差異,那麼如果p”處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
-
Excel 不能做正態性檢驗,只能做假設檢驗。 建議使用 SPSS 進行正態性測試,如下文所述。
-
1.這裡生成兩組服從正態分佈。
,每個樣本50個,假設兩組數字分別來自同一物件,分別得到一定改進前後得到的相應數字資料。
2.您可以先畫乙個折線圖。
對兩組資料進行初步對比,發現改善後有的資料有所增加,有的有所下降,但改善後整體資料有所增加。
3.也可以繪製箱形圖。
比較(有關繪圖方法,請參閱引用的經驗)。
4. 點選資料 - 資料分析。
如果此選項不可用,則需要載入分析工具庫,請參閱該方法的參考體驗)。
5. 在彈出的資料分析選單中,選擇 T-test: Average。
對兩個樣品進行分析以確定。
6. 在選項選單中選擇對應的兩組資料和顯著性水平。
預設輸出區域,OK。
7. 這裡假設平均偏差。
為 0,即 null 假設兩組資料的總均值相等,採用雙尾檢驗顯示 p 值。
小於,即拒絕原假設並接受備擇假設(兩組資料的總體均值不相等)。
-
p-p 圖:將樣本的累積頻率用作橫坐標以安裝正態分佈。
計算出的累積概率用作縱坐標,樣本值在笛卡爾坐標系中表示為散點。 如果資料服從全域性分布,則取樣點應在第一象限附近。
對角線分布。
Q-Q圖:按樣本的分位數。
作為橫坐標,以正態分佈計算出的相應分位數為縱坐標,樣本表示為教學坐標系的散點數。 如果資料服從正態分佈,則取樣點應位於第一象限對角線周圍的直線上。
由於一般正常人群,其影象相對於 y 軸不一定是對稱的。
對於任何正態總體,其值小於 x 的概率。 只要會用它來求出正常種群在一定區間的概率。
-
材質工具:Excel2010
1.建立乙個新的工作簿,並準備在A1-F20的單元格區域(圖中的紅色框)中插入隨機值,以“8-88”之間的值為例。
2.單擊單元格A1(圖中紅色箭頭表示),在單元格中輸入“=ran”,然後在彈出的功能選單中單擊“randbetween”(圖中藍色箭頭指向)功能。
3. randbetween 函式的格式如下圖紅框所示。
4.填寫值範圍兩端的值,分別填寫逗號為“=randbetween(8,88)”(圖中藍色框)。
5.輸入後,得到乙個隨機值(圖中紅色框),使用填充手柄(圖中紅色箭頭表示)將公式填充到“f”列(圖中藍色箭頭所指)。
6.然後使用填充手柄(圖中紅色箭頭表示)將公式填充到“20”線(圖中藍色箭頭指向)。
7.獲得如下圖所示的最終效果,完成設定。
-
以下是確定正態分佈的方法:
1.正態性檢驗:偏度和峰度。
1.偏度:描述資料分布中不對稱的方向和程度。
當偏度為0時,可以認為分布是對稱的,服從正態分佈;
當偏度>>0時,分布為右偏,即尾部在右邊,峰尖在左邊,也叫正偏度;
當偏度<為0時,分布偏左,即尾部在左邊,峰尖在右邊,也叫負偏。
2.峰度:描述資料分布的陡峭和緩慢程度。
當峰度為0時,可以認為分布的峰度是合適的,服從正態分佈(既不胖也不瘦);
當峰度為0時,分布的峰度陡峭(高尖);
當峰度<0時,分布平滑(短而胖);
3.SPSS操作方法。
4.結果的解釋。
2.正態性檢驗:圖形判斷。
1.直方圖:表示連續變數的頻率分布,可用於檢查其是否服從正態分佈。
在“圖表”下拉選單中選擇“舊對話方塊”,在“舊對話方塊”中選擇“直方圖”;
將變數“x2”放入變數框中,並選中“顯示正態曲線”。
2. P-P圖和Q-Q圖。
1)P-P圖反映變數實際累積概率與理論累積概率的一致性程度,Q-Q圖反映變數實際分布與理論分布的一致性程度。如果資料服從正態分佈,則資料點應基本與理論直線(即對角線)重合。
2) SPSS操作:
在選單中選擇“分析統計資料”,在“描述統計資料”下選擇“P-P圖”;
選擇變數,並檢查正態分佈; 生成下圖。
3.正常測試:非引數測試方法。
1.在A1:A5單元格中輸入數量,,,準備放入B1:B5單元格中,在C1單元格中輸入公式:=SumProduct(A1:A5*B1:B5),這是計算總價的公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