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的經濟結構是指中國國民經濟的構成和結構。 影響經濟結構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對最終產品的需求,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有重要影響。 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建立在合理的經濟可能性之上。
合理的結構將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經濟優勢,有利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發展。 經濟結構狀況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經濟發展趨勢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大相徑庭。
2. 概述。 多年前,中國經濟農業基礎薄弱,輕工業和重工業比例不平衡。 1978年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結構趨於協調發展,通過優先發展輕工業、擴大高階消費品進口、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向優化公升級方向發展。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我國各產業之間和內部的比例關係明顯改善,其中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下降。
二是第三產業比重上公升; 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由第一者驅動。
1、以第二產業為主導,成為以第一產業為主。
其次,在第三產業的帶動下,第二產業的增長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在整體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各產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純農業產值佔比下降,林業、畜牧業、漁業佔比上公升。 產業內部,輕重產業結構正逐步從以“消費補償”為主的輕質結構向“投資導向型”的重結構公升級; 在第三產業中,交通、商業等傳統產業比重下降,而房地產、金融保險、電信等行業發展迅速。
-
公有制是主要結構。 公有制經濟。
有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要素。
我國經濟結構特點:1、增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變,橙子早期發展模式應由規模和速度向質效轉變。 2、經濟結構調整要從注重增量擴張和銷售轉向調整存量、優化增量。
3.發展動力應從主動依賴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轉向創新驅動。
-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陳薇薇)國家統計局7月8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第二份。 報告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迅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在產業結構上,我國實現了由農業向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轉變。 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較1952年分別上公升1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
需求結構持續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構建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2018年,中國的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
報告指出,從區域結構上看,總體看,當前區域發展差距明顯小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同時也明顯縮小了世紀之交。 2018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均GDP最高與最低的比例分別為1952年和2000年。
在所有制結構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民營經濟比重明顯提高。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超過2500萬家,對稅收的貢獻率超過50%; 佔GDP的6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由民營企業產生; 民營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70%以上; 私營企業為新增就業崗位貢獻了90%。
在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多元化。 報告顯示,2018年,物業淨收入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1個百分點; 工資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乙個百分點。
-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是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
1.當時的經濟結構不合理。
民營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 國有企業是“大而小”的,被稱為“小廠大社”,浪費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資源。
2、當時的管理制度不合理。
由於**是包羅永珍的,因此該業務在運營上缺乏自主權。 而且,由於企業管理者習慣了吃“大鍋飯”,責任心和積極性不強,造成虧損,壓倒了流水棚的負擔。
3、當時的增長模式不合理。
很多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顧眼前的既得利益,盲目地在專案和規模上,結果是“衝上去,沖下衝”,在發展中走了很多彎路。
4、當時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許多地方為了謀求短期的政治效益,把重點放在高耗能行業,其結果是投資快、成效快、虧損快、失敗快。 地方普遍缺乏高技術、外向型的外營企業,生產率水平低,科技創新幾乎空白。
-
1.自然經濟的逐漸瓦解。
1)中國家庭將“紡紗”和“織布”分開,“織布”和“耕種”。
我國家用棉紡織行業的“紡紗”和“織造”是分開的。 它還將中國農民的“編織”和“耕種”分開。 手工農業與家庭手工業分離,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
2)中國的農副產品正日益商業化。
外國列強操縱了中國的絲綢和茶葉市場,使中國的絲綢和茶葉生產服從於國際市場的需求,並日益商業化。
2.西化運動。
1)建立軍事工業。
主要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學院、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局、左宗堂創辦的福州造船局、滿洲貴族崇厚創辦的天津機械製造局。
2)建立民用工業。
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張志東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
3)海防規劃,初步在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建立新型學校,選拔留學生出國,開創現代教育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到1978年改革開放,堪稱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時期; 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1999年,是中國重點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時期; 第三階段是從1999年到現在,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中部地區發展”等戰略舉措。這個階段是我們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時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