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尚尼亞的“滿月節”。
在坦尚尼亞,每當公曆9月的月圓之夜是坦尚尼亞的“滿月節”時,每家每戶的門都會輕輕開啟,人們悄悄地走出家門,到空曠的地方,圍成一圈,靜靜地坐著。 直到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中,才打破了寂靜,開始了熱鬧的談話,並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來慶祝一年一度的節日。
在坦尚尼亞,有乙個關於“滿月節”起源的古老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外敵入侵這片富饒的土地,這一天,在滿月期間,當地人被外敵追捕,被迫逃到森林裡躲藏起來。 敵人追到森林邊緣,卻看不到人,只有一片明月高高照耀的森林,不時傳來秋風吹樹葉的聲音。
這時,敵人誤以為大批部隊埋伏在森林裡,不敢衝進茂密的森林,只好匆忙撤離。 好人終於從災難中解救出來。 為了紀念這個滿月之夜,後人將公曆九月的這一天定為“滿月節”。
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按照古老的習俗坐在明亮的月亮下慶祝這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
我是山東臨沂人,我們過中秋節,阿姨和阿姨的那些親戚聚在一起吃喝,呵呵,很熱鬧,吃月餅,吃石榴,呵呵,很熱鬧。
-
中秋節又稱中秋節、秋節、中秋節、追月節、中秋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漢字文化界多民族國家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即農曆八月初十五; 因為恰逢三秋中旬,故名,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日。
-
中秋節傳統習俗:
1.吃月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日滿,中秋月餅香甜。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月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子木的《夢梁祿》中,當時,它只是一種像菱形蛋糕一樣的餅狀食物。
後來,人們逐漸將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起來,象徵著闔家團聚。
2.崇拜月亮。 月亮下,將月神像朝向月亮的方向,點燃紅燭,全家人輪流拜月,然後家庭主婦切團圓月餅。 剪的人提前算了一下,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要算在一起,不能多剪少,大小一定要一樣。
3.點燈。 中秋節夜燈是用繩子綁在竹竿上,高高地掛在屋簷或露台上,或用小燈做成鋸齒形或各種形狀,掛在房子的高處,俗稱“樹中秋節”或“豎中秋節”。
4.喝桂花酒。
每年中秋節的夜晚,人們抬頭望著明月,聞著一陣陣的肉桂,想起吳剛切了晚的陸貴,喝了一杯桂花蜜酒,歡慶了一家人的甜蜜,歡聚一堂,成了節日的享受。 桂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具有食用價值。 目前,中山陵正在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一起踏入東郊賞花共度節日。
5.吃芋頭。
中秋芋頭食,在很多地方民間都有辟邪除災的意思,有不信邪的意思。 清朝乾隆《潮州府編》說,虛空帶:“中秋節玩月亮,剝芋頭吃,叫鬼皮剝皮。 剝芋頭吃,還帶著鐘逵趕鬼的氣勢。
6.玩燈籠。
中秋節燈籠,多集中在南方。 如上所述,佛山有各式各樣的燈籠: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子燈和鳥獸花樹燈等,令人驚嘆。
-
我還記得那個晚上,中秋節,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照耀著我走過的路。 我們一家人在月光下聊天到深夜。 在夢中,我幻想著有一天能飛到月宮,看看月宮裡的玉兔嫦娥,心中充滿了遐想。
沒有觀點,就沒有青春。 發布。
熱情的網友。 寫得很好。 22小時前 ·回覆 ta
熱情的網友。 為什麼是歪歪扭扭的月亮?
17小時前 ·回覆 ta
yyl8799
你是具體的。 3小時前 ·回覆 ta
廣告。 為您推薦。 中秋節的由來(簡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由古代的月祭演變而來的。 古曆將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中月和季月。 農曆八日。
337 觀看次數 248522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周麗》中。 根據我國古曆記載,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秋的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節”。
163 觀看次數 310097
中秋節的傳說、起源和習俗。
1.傳說 相傳,在古代,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枯死,百姓無法謀生。
136 瀏覽1517940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一、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歷史悠久,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起來的,古代皇帝都有春祭日, 347 瀏覽次數20392 2017-12-14
中秋節有什麼意義。
中秋節的寓意是:團圓慶典。 發掘和弘揚中秋節團圓文化,弘揚孝敬長、孝順、感恩父母的美德,也應該是中秋節。
3 檢視 15285
為您推薦。 頭髮會長得太少嗎?
大資料是什麼意思?
酒麴英語。 如何開啟。
學習動畫設計容易嗎?
情侶戒指。 什麼是半永久性的。
裝載。
-
<>8月1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歷史悠久,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發展緩慢。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秋節,人們仰望天上明圓的月亮,望而拜,表達自己的感情,更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 “人有喜有悲,月陰晴,這件事很難完成。
希望人們能長久相聚,相聚千里。 這些詞句恰如其分地體現了中秋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滿月的期待和對相思病者的關心。
寓意是闔家團圓圈是幸福的,也正是因為8月15日的月亮很圓很亮,所以這個節日也叫“團圓節”。 相傳,古齊國的醜姑娘沒有鹽,小時候虔誠地拜月,長大後進宮德高人一等,卻沒有嬌生慣養。 某年八月十五日,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長得漂亮出眾,後來立她為皇后,中秋祭月由此而來。
月亮上的嫦娥以美貌著稱,所以女孩崇拜月亮,希望“長得像嫦娥,臉像月亮”。
中秋節是全國性的節日,但過去,一些當地婦女在中秋節有自己獨特的節日活動,比如“月亮崇拜”,據說中秋節是月亮的生日,月亮被稱為女神。 有句話說“男人不拜月,女人不祭祀爐子”。 武帝有“走月”的習俗,婦女盛裝出遊,互相歸來,直到早上公雞唱歌,月亮還在月亮下。
女性月亮崇拜的形成可能與古代民間認為月王生孩子有關,有些地方的月亮崇拜活動與求孩子儀式的結合就是證明。 閩南和台灣的婦女,中秋節有“聽香”的習俗,聽香者燒香拜香後,或靜靜站著或外出旅行,注意偷聽別人的語言,以占卜吉祥。
月亮是民族和睦與家庭幸福的象徵。 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庭團聚的日子,也是舉國歡慶的時刻。 從季節來看,中秋節是“秋收節”。
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其實應該是他的祖先沒有被遺忘,還有那些遠方無法團聚的親人。 總之,中秋節是乙個團圓的節日,乙個家庭團圓的節日。 “月亮誕生在海上,世界末日就在這個時候。 ”
-
中國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包括拜月、點燈、賞月、追月和觀潮。
1.崇拜月亮
拜月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2.燒燈
中秋節當晚,有點燈助月光的習俗。 如今,在湖廣地區,仍然有用瓦片堆砌塔樓以點燈的習俗。 在長江以南,有製作燈船的習俗。 近代,中秋節點燈的習俗比較興盛。
3. 賞月
賞月**的習俗是拜月,認真的祭祀成為一種輕鬆的娛樂。 據說,這個夜晚的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
4.追月
所謂追月,就是在農曆八月十五之後,熱鬧還沒結束,所以第二天晚上,很多人都邀請親朋好友繼續賞月。
5. 觀潮
在古代,除了浙江的中秋賞月之外,觀潮可謂又是中秋節盛事。 中秋節看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在漢代的《七毛》中也有非常詳細的描述。 漢代以後,中秋節被毀,潮水更加繁榮。
明朱廷歡的《補武林舊物》和宋武子木的《夢亮露》也有觀潮的記載。
1.朝鮮半島。
在韓語中,它被稱為“秋節”、“中秋節”、“嘉海節”、“中秋節”、“中秋節”。這是清掃墳墓,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水果祭祀祖先的日子。 回鄉探親、送禮給親朋好友,也是慶祝中秋節的習俗。 >>>More
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吳剛斬桂》、《破玉兔搗藥》、《玄宗遊月》、《貂蟬拜月》、《獨月》。 等等,這是乙個比較流行的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其中嫦娥奔月應該是最熟悉的故事,傳說拜月習俗與叛徒的故事有關。 >>>More
8月15日滿,中秋月餅香甜。
又到了中秋節。 天空中的月亮比平時更圓更亮。 人們仰望著明月,期待著與家人團聚。 遠方的流浪者也藉此機會表達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