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先生的生平。
胡石(1891-1962),原名胡洪馬新,安徽省雞西人。 他是鄉土文學和五四文化的倡導者。 1910年赴美留學,進入康奈爾大學,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約翰·杜威,深受其實驗主義哲學的影響。
1917年初,他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關於文學改革的討論》。 他於1917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他參加了《新青年》,出版了《文學史觀論》、《文學革命建構論》,並出版了新詩集《試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1919年,他發表了《多研究問題,少談教義》,倡導改良主義。 1920年,他離開《新青年報》,創辦了《奮進週刊》。 l923年,他與徐志摩等人組織了新月會。
1924年,他與陳熙英、王世杰共同創辦了《現代評論》週刊。 1932年,他與江廷福2、丁文江共同創辦了《獨立評論》。 1938年,他被任命為駐美國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他於1948年離開北京,後來移居美國。 1958年任台灣“**研究所”所長。
縱觀一生,胡石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典文學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胡詩文村》、《鄉土文學史》、《中國張會**研究》等。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領域,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的文村》(四集)。 他最大的學術影響是他倡導“大膽的假設和仔細的驗證”。 晚年,他潛心研究《水經筆記》,卻沒有時間寫定稿。
他於1962年在台北去世。
-
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I)、《嘗試》、《白話文學史》(I)和《胡詩文村》(四部集)。 他最大的學術影響是他倡導“大膽假設和仔細驗證”的方法。
19歲時赴美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天回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部,大力倡導鄉土文學,倡導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與陳獨秀一起擔任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
1. <>
2. <>
第三
四、<>
5. <>
第六、<>
7. <>
八、代表作品介紹:
一、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中國哲學家胡所著的一部關於先秦哲學思想史的專著。 該書原為胡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時的博士著作《中國古代哲學方法的演化史》,1917年編纂了北京大學講授的中國哲學史講座。
1918年7月,經整理,8月,蔡元培寫序言,1919年2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這引起了轟動,但它在兩個月內重新出版。
《中國哲學史綱要》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統運用資產階級觀點和方法的中國古代哲學史,具有反封建進步的歷史意義,在中國哲學史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12章:古代哲學的終結,總結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哲學。 作者從資產階級實用主義的角度考察中國古代哲學,從根本上脫離了中國傳統的經文形式。
中國哲學史,甚至在各種特殊史和通史的研究中,都堪稱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是五四運動的積極成果。
《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完成了該卷的前半部分,儘管胡適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諾出版後半部分,但該書始終是第一卷。 胡的名著《白話文學史》也只是第一卷,被稱為半卷本。
2.“試用收集”。
《嘗試集》是胡石創作的詩集。 這是第一本用白話寫成的詩集,發表在新文化運動期間的《新青年》雜誌上。 1920年出版。 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從古詩中誕生的作品。
第二版和第三版嘗試運用自由詩和韻律的改革,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
這些作品或詛咒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和舊禮儀的虛偽,或表現個性的解放和進取精神,或讚美勞動的神聖性。 胡無疑是第一位白話詩人。
他的《嘗試集》充滿矛盾,展現了脫離傳統詩歌、蛻變、逐漸尋找和嘗試新詩形式的艱難過程。
3. 白話文學史
胡石斷言,一切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都必須是白話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沒有價值。 因此,他認為中國2000年來只有一些“死文學”。
本書將漢代以後的中國文學史描述為中國古典文學與白話文學的鬥爭史,以及彼此的興衰史。
因此,這段歷史是鄉土文學不斷克服障礙,最終爭取“正統”和“真實性”地位的歷史。
百科全書 - 胡
當代著名作家、評論家,北京大學漢語系教授,北京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學院客座教授,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作品有:文藝作品集《憂鬱田園》《紅葫蘆》《玫瑰谷》《追隨永恆》《三角》等,長篇小說《埋在雪中》《山羊不吃天堂草》《草屋》《天瓢》《紅瓦》《根鳥》《細公尺》《青銅向日葵》《大王書》《我兒子鼠兔》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