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是一條著名的古代陸路貿易路線,橫貫亞洲,連線歐亞大陸。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習安),途經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穿越青山(今帕公尺爾高原),途經中亞獨立國協、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到達地中海東海岸,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絲綢之路全長4000多公里, 這大約是整個絲綢之路的一半。絲綢之路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魅力是永恆的。
時至今日,古絲綢之路以其眾多的歷史遺跡、古蹟、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元的民族風情,繼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遊客。 從歷史上看,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船,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今天,遊客可以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以快速、方便、舒適和安全的方式沿著絲綢之路旅行。 中國絲綢之路沿線有許多歷史文化古蹟。
主要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儲存釋迦牟尼佛骨骼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風水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 以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高昌古城的遺址。
-
絲綢之路,俗稱西漢,由張騫開闢,是東起長安西至西羅馬的大陸通道這條大陸通道南北兩條支路,南路從敦煌出陽關向西,沿崑崙山麓穿過青山,西至大越(今新疆及阿富汗東北部)、安溪(今伊朗)、刁市(今阿拉伯半島),最後到達羅馬帝國。
北線從敦煌向西出玉門關,沿天山南麓穿過青嶺,經過大灣和康居(均在今蘇中亞),然後向西南與南路匯合。 這兩條線通常稱為"陸上絲綢之路"。
還有乙個是"西南絲綢之路"。它從四川經雲南渡過伊洛瓦底江,到達緬甸北部的蒙貢,穿過秦墩江到達印度東北部的莫帕爾,然後沿著恆河流域到達印度西北部,到達伊朗高原。
另一條絲綢之路是從廣州乘船穿越滿洲海峽(今馬六甲)。 到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和東非。 這段經文叫做"海上絲綢之路"。
根據在索馬利亞和東非等地出土的文物,本文"海上絲綢之路"它形成於我國宋朝。
絲綢之路,簡稱絲綢之路,一般是指陸上絲綢之路,大致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西元前202-8年),當時漢武帝派張騫作為使節前往西域,從首都長安(今習)出發,途經甘肅和新疆,到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國家。 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中將“絲綢之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從西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與中亞之間,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為媒介的西域”,這一術語很快被學術界和公眾所接受,並被正式使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外交流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以南海為中心,故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2014年6月22日,由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東段“絲綢之路:長安至天山走廊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個通過跨國合作成功申報世界遺產的專案。
-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在長安和羅馬。 傳統絲綢之路,從中國古都長安出發,途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直至地中海,終點羅馬,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線歐亞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絲綢是最有代表性的貨物。
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古絲綢之路東段“絲綢之路:長安至天山走廊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個跨界合作專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陸上絲綢之路始於長安,止於歐洲。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西元前202-8年),當時漢武帝派張騫作為使節前往西域,從首都長安(今習)出發,途經甘肅和新疆,到中亞和西亞,連線地中海國家。
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國》一書中,“從西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與中亞之間,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為媒介,這條西域的交通之路”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最初從東部的長安出發,沿濰水向西行進,穿過黃土高原,經河西走廊到達敦煌。
從敦煌向西,分為兩條道路:南路出陽關,沿今塔里木盆地以南,崑崙山北麓,經鼓樓蘭、即墨、閩豐、玉田、和田、墨玉、皮山、鄴城、胡虎沙切,到達喀什; 北路出玉門關,沿塔里木盆地北緣,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庫爾勒、白城、阿克蘇、巴楚到達喀什。
南北路在喀什交匯後,繼續向西到達帕公尺爾高原,這是路段最難走的路段。 然後經過阿富汗、伊朗和中亞國家,然後穿越地中海,最後到達絲綢之路的盡頭,這裡是大秦、羅馬和威尼斯的首都。
後來,開闢了一條新的北路,從敦煌經哈密、隋玉開沿天山到晉仔北部的準噶爾盆地,西渡伊犁河到古羅馬帝國。
-
絲綢之路從長安或洛陽開始,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 在敦煌這裡,絲綢之路一分為二,南路經過樓蘭、于闐、沙車等國,經過青嶺,現在的帕公尺爾高原到大岳市,休憩,最後到達刁枝和大秦。 西路從交河、秋子、疏樂,穿過青嶺,再到大灣,再向西穿過其餘部分到達大秦。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通往歐洲的主要交通路線,綿延10000多英里。 絲綢之路在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政治和軍事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絲綢之路的焦點在大秦。 但不要誤會,這個大秦不是另乙個大秦。 不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 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和近東的稱呼。
但事實上,古代中國並沒有到達羅馬。 東漢時期,公元97年,班超率領約7000人前往西域,到達裡海地區。 班超在裡海停下腳步,讓手下甘英繼續向西行進。
於是甘英一路走到地中海西海岸,與羅馬帝國隔海相望。 但當時,安息日王國是中國絲綢和羅馬之間的中轉站,他們壟斷了它以牟取暴利。
因此,全國外人擔心中國和羅馬之間貿易路線的直接開放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甘英嚮往海上陸地的傳說讓甘英望而卻步,所以他沒有直接到達羅馬。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線亞歐的東西方貿易路線的總稱。 絲綢之路有幾條主幹線和支線,包括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俗稱,是指綠洲絲綢之路。 >>>More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世界的交通網路,存在時間長,但作為乙個正式的學術名稱,在近代之後逐漸在學術研究中確立。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中國》一書中首次使用絲綢之路的概念來描述從中國到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和印度兩個河流流域的運輸。 後來,阿爾巴特·赫爾曼(AA Hellman)。 >>>More
在絲綢之路早期,絲綢還不是主要的貿易材料,大約在西元前15世紀,中國商人進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購買今新疆地區出產的和田玉石,同時,貝殼等沿海特產,與中亞地區進行小規模交流。 馬匹和其他適合長途運輸的動物也開始使用,使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成為可能。 例如,單峰駱駝在阿拉伯地區經常使用,具有耐渴、耐旱和耐飢餓的特點,在西元前 11 世紀被用於商業運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