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修辭手法是什麼? 語言中的修辭手法是什麼?

發布 教育 2024-07-20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1.隱喻:根據事物的相似性,用具體、簡單、熟悉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刻的、不熟悉的事物,即類比。 它的作用:

    能夠生動具體地表達的內容,給人生動深刻的印象,用簡單而普通的東西來解釋深奧和陌生的東西,幫助人們深刻理解。 隱喻有三種型別:明喻、隱喻和借用。

    2.擬人化:把事物寫成人,賦予事物人的言行或思想和感情,用文字來形容人。 功能:將具體事物擬人化,使語言生動生動。

    3.誇大:故意誇大或縮小事物的性質和特徵。 功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襯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5.二元性:一對詞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含義對稱的短語或句子,表達兩種相對或相似的意義。 它的作用:

    整齊對稱,節奏感強,概括性強,易記,美觀。 例如:牆上的蘆葦,頭重腳輕,淺淺的; 竹筍在山上,嘴尖皮厚,肚子空心。

    6.重複:為了強調某種含義或某種感覺,故意重複某個單詞或句子。 重複型別:連續重複和間隔重複。 在連續重複之間,其他單詞之間沒有間隔。 在間隔重複的中間還有其他單詞。

    7.提問: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故意先提問,然後自己再提問。 它的作用:

    提醒人們思考,有些是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句:毫無疑問沒有疑問,以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反問句形式表達不。

    當然,使用反問句的否定形式來形成肯定。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詞語,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1.修辭:用與原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原意,並以相反的方式強化原意。

    表情效果。 有些是諷刺和暴露的,而另一些則表達了親密和友好的感情。

    在這些修辭學中,最受關注的是隱喻。 不要認為帶有“like”或“like”的句子是比喻性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喜歡”、“好像”是乙個隱喻,但請注意,以下情況不是隱喻:

    1) 表示比較。例如,他看起來很像他的兄弟。

    2)投機和投機。例如:他似乎剛剛出門。

    3) 表示示例。比如很多同學在這次考試中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比如張浩、李樹彤等。

    4)表示想象力。例如,當你閉上眼睛時,樹上似乎掛滿了桃子、杏子和梨子。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飢餓的修辭手法。

    隱喻、擬人化、誇張、比較、二元性、反覆提問。

    反問句:引用。

    這仍然是最常用的。

    他們有很多,所以讓我們向他們學習。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你是在問修辭方法還是日記???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語言中的主要修辭手法有:二元性、隱喻、擬人化、借用、誇張、比較、重複、類比、象徵類比、副文本性、提問、引用、訴求、反問、真實性。 其中,隱喻可分為:

    明喻、隱喻、借用、隱喻(又名復合隱喻)、倒置隱喻(又名反向隱喻)、反隱喻、相互隱喻(又名回聲)、隱喻(又名強隱喻)、隱喻、裝飾、引號、隱喻。

    其他特殊描寫手法:有白畫、類比(又稱比較)、迴避、變換、分層、襯裡(又稱襯裡落下)等。

    箔(又稱背、箔)、倒、倒、翻、重、重字、頂真(又稱連珠、頂針)、對比、戰鬥(又稱二元性、排對)、翻新、重複、反問、修辭語言、仿詞、仿白、飛白、次傳(又稱和提、聯敘、聯述); 重疊錯綜複雜、復合偏袒、共享、連詞、呼喚、互文性、轉換、迴圈、回文、還原、借用、質疑、歧義、排列、連線、摹本畫(也分為:摹本、摹本、摹本)、列、連詞、誇張、警告、展示、雙關語、重言式、重疊、指稱、典故、引用、轉移、蘇貞(又稱連珠)、諧音、斷後、象徵、馬賽克、詞分析、委婉語(又分為:迂迴語、謙遜語、迴避語)、委婉語、通感(又稱移情)、轉移、跳躍、轉錄、轉步、連線(又稱:

    平滑捏合)。

相關回答
4個回答2024-07-20

隱喻、白描、類比(又稱類比,分為擬人化、擬人)、迴避、變換、分層、襯裡(襯裡)、箔(背襯、箔)、倒置、倒置、重疊、重疊詞、頂真(又稱頂針、珠子)、對比、二元性(戰鬥、團戰、行對)、翻新、重複、反問、修辭語言、模仿詞、模仿、飛白、子繼承(和提及、聯合敘述、聯合陳述); 復合錯綜複雜、復合偏袒、分享和共同交談。 >>>More

7個回答2024-07-20

修辭手法有六十三類,子類有七十八種。 通過對句子的修飾和調整,利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來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 >>>More

4個回答2024-07-20

借用,顧名思義,就是借用一種東西來代替另一種東西,所以它主要是乙個名詞。 使用時要考慮替換的合法性和普遍性,盡量不要化繁為複雜,使文字的含義流暢。 而且,此時的借用一般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來反映大情況或情況,使句子具體化。 >>>More

5個回答2024-07-20

作為一種文學描寫手法,“通感”最早是由錢鐘書先生提出的(見《文學評論》1962年第11期,小武),後來被一些修辭學家定義為一種修辭,有人稱之為“移情”。 通感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其他感官的表達,它們相互轉移,並將一種感官的感覺轉移到另一種感官。 乙個典型的例子是《荷花池上的月光》中的兩句話: >>>More

15個回答2024-07-20

在陽光明媚的清晨不使用修辭手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