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I參考模型還採用了分層結構技術,將網路系統劃分為幾層,每層實現不同的功能,每層的功能以協議的形式正式描述,協議定義了一組規則和約定,這些規則和約定由一層用來與遠處的對等層進行通訊。 每個層都為相鄰的上層提供一組定義的服務,並使用相鄰的下層提供的服務。
從概念上講,每一層都與遠端對等層通訊,但實際上,該層生成的協議資訊單元是在相鄰較低層提供的服務的幫助下傳輸的。 因此,對等層之間的通訊稱為虛擬通訊。
-
2、資料鏈路層:資料鏈路層為網路層提供服務,解決相鄰兩個節點之間的通訊問題。
3.網路層:網路層為傳輸層提供服務,傳輸的協議資料單元稱為分組或分組。
4.傳輸層: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可靠、透明的資料傳輸服務,包括處理錯誤控制和流量控制。
5、會話層: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個程序之間的通訊(對話),即負責在應用之間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6.表示層:表示層處理流經節點的資料編碼的表示,從而保證乙個系統的應用層傳送的資訊可以被另乙個系統的應用層讀取。
為了使網路應用更加流行,ISO 引入了 OSI 參考模型。 言下之意是,建議所有公司都使用此規範來控制網路。 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訊功能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具有相同的層; 同一層不同節點具有相同的功能; 同一節點中的相鄰層通過介面相互通訊; 每一層都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上層提供服務;
同一層不同節點,根據協議實現對端層之間的通訊; 分層基於功能需求,每一層都實現明確定義的功能; 為應用程式提供服務。
-
從第一層到第七層分別是: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
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
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傳輸層、網路層、表示層、會話層和應用層。
-
你說的話題很有見識很專業,就是提到這種你,他有從低到高的層次,什麼是希望,學過這些知識的朋友可以幫忙提供答案。
-
第 1 層到第 3 層負責建立指向網路通訊連線的鏈結。
第 4 層到第 7 層負責端到端資料通訊。
1.物理層:指定通訊裝置和通訊鏈路的特性。
2、資料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位元流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節點之間的資料鏈路,不可靠的物理介質提供可靠的傳輸PPP協議。
3.網路層:選擇合適的網際路由,通過路由協議和位址解析協議(ARP)完成兩台計算機之間的多條資料鏈路。 IP、RIP(路由資訊協議)、OSPF(最短路徑優先協議)。
4. 傳輸層:提供應用之間的端到端邏輯通訊。
5. 會話層:認證訪問和會話管理。
6.表示層:資訊格式和語法的轉換。
7. 應用層:為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提供可用的網路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