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不結盟國家的時間、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

發布 國際 2024-07-24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不結盟運動(NAM)誕生於冷戰期間。 1956年,南斯拉夫的狄托、埃及的納賽爾和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的嚴重對抗,影響到廣大中小國家,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倡議下,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舉行了第一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有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

    不結盟運動堅持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宗旨和原則,支援發展中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發展國民經濟和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民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國統治。 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團結和自力更生的新起點,對支援和鞏固成員國的國家獨立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

  2.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不結盟”一詞可以追溯到1954年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斯里蘭卡的一次演講。 尼赫魯以中國總理一年前提出的處理中印政治分歧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基礎。 後來,在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上,出席會議的29個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向世界明確表示,他們不想捲入美蘇之間的冷戰,他們將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 消除貧困,以經濟發展為目標。

    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發展的乙個重要里程碑。

    1956年7月,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埃及總理納賽爾和前南斯拉夫的狄托在南斯拉夫會晤,三國領導人共同宣布反對“把世界分裂成強大的國家集團”。 四年後,在第1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三位領導人在紐約會見了印度尼西亞的蘇加諾**和迦納的恩克魯瑪**,就建立美國和蘇聯以外的第三支政治力量進行談判。

    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的狄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阿富汗發起的不結盟運動第一次首腦會議終於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舉行,2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參加了會議,並通過了《不結盟國家國家元首和**宣言》, 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呼籲簽署國際裁軍條約,消除經濟失衡。廢除國際**中心的不平等交換。同時,宣言也明確表示支援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突尼西亞、古巴等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鬥爭。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舉行,標誌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崛起。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