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一篇關於風景變化的 360 字作文

發布 教育 2024-06-27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改變檢視 – 兩種方式,空間順序。

    俗話說:“橫看,山脊邊成山峰,遠高不一。 定點觀察往往不能給人一瞥全貌,要想把場景寫得全面、整體,還必須用“動變場景”的方法進行觀察。 觀察“風景變化”有兩種方法。

    1.從不同角度和距離觀察同一場景。 比如觀察長城的時候,可以遠遠看,可以近距離看,可以抬頭看,也可以往下看,也可以從長城觀察。 由於觀察點或角度的變化,同一場景在人們的眼中會顯得不同。

    2.觀察不同場景的運動。 這種觀察方法通常是悠閒地散步觀察,即邊走邊看人的腳步在動,場景也在變化。 比如觀察香山的秋風,從山腳下走到山上,選擇一些你去過的地方的特別美(注意抓最好或者最時尚的風景,千萬不要像跑賬一樣把登山的整個過程寫下來),把它儲存在腦海的記憶庫里, 再把這些圖片連線起來,不就是一幅香山秋景的美圖嗎?

    在場景變化文章的上下文中,我們通常在描述它時使用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可以是從中心到外圍,也可以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前到後等。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改變風景的方法一般適合於遊記或參觀,在描述場景時,人們移動場景,隨著觀察點的變化,不斷顯示新的圖片。 在用分步法描述場景時,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化解釋清楚。 這種勝利是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旅遊或參觀路線的方式。

    其次,要詳細展示搬家時或搬家後看到的風景,讓讀者看到一幅色彩斑斕、豐富生動的畫面。 使用分步法描繪場景時,重要的是要在中心周圍顯示不同的影象,以避免碎片感。 其次,要進行精心剪裁,沿途要描繪最有特色的風景,刪去籠統的描寫,避免記賬。

    改變風景的方法不是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而是邊走邊看,依次描述你看到的不同場景。 當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學家吳公正的《阿里山遊記》就是用這種結構來描寫阿里山的美麗風景。 其主要表現是:

    1)說明清楚行蹤:台北—嘉義—坐火車進山—阿里山—神木—林區—蜿蜒小路僻靜—見神木—下山。(2)入山時,把握深林、深海的特點,寫:

    原始森林廣袤無垠,清潭水,寧靜的林區,山間的苔蘚樹,無邊無際的森林,大災後的神樹。 這樣,作者就以自己的行蹤為線索,展現了不同時期各種風景的風格,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動態的美和整體的美。

    使用換景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蹤跡線索一致,來來往往一目了然。 因為流浪的主角大多是作者本人,所以一般用孫寅的第一人稱是合適的。 這樣一來,文章就以“我”的旅程為線索,不會亂七八糟。

    立足點的變化必須解釋清楚。 場景的運動和變化必須一致,絕不能將場景描繪得超出立足點。 也就是說,隨著主人公的“移動”,他不斷改變自己的立足點,而他擁有什麼樣的“立足點”,就應該有什麼樣的“觀察物件”。

    既要有形式,又要有精神。 形狀,指外觀; 上帝,指的是本質特徵。 在描繪時,我們既要追求“形式”的相似,也不應該有“形式”而沒有“形式”的“神”,而應該既有形式又有神,像“神”一樣,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突出被描述物件的獨特性。

    所以,“動變場面”絕不是自然主義的流浪場面,必須寫出作者獨特的感情。

    厚度應組合。 粗略的輪廓和細緻的描寫要辯證統一,使人既能對被描寫物件有大致的輪廓印象,又能具體感知到場景的細節,從而對要描寫的物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現實和虛構應該辯證地結合在一起。 一般要求是描述既要虛構又要真實。 《變現場景》要立足現實,虛構與現實相結合,讓讀者不僅能看到現實,又能調動主觀聯想和想象。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6-27

在進入植物園之前,我遠遠地聞到了花香。

2個回答2024-06-27

這不是換個風景!

3個回答2024-06-27

“一步一步換風”就是旅遊白

背誦散文最常用的寫作方法。 就是這樣 >>>More

2個回答2024-06-27

柳樹。 樹叢中,我喜歡桂花的芬芳,我喜歡高大挺拔的松樹,我喜歡桃樹的桃花香。 然而,我最喜歡的是春鐘,柳樹。 >>>More

6個回答2024-06-27

根據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今天發布的最新姓名統計,我國漢族登記人口的姓名多集中在二字名和三字名上,最長的姓名已達到15字。 該中心負責人呼籲,市民在給孩子取名時,不要盲目追求名字的獨特性和個性,而忽視了名字的標準化。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