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子之歌》是中國著名學者溫一朵1925年在美國留學時創作的一組詩歌,共七首詩,象徵著被外國勢力占領的中國七個領土,即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旅順-大連)。 我們經常聽到的《七子之歌:澳門》只是七首歌中的第一首。
-
溫一多,原名溫家華,又稱多、一多、一多、字友。
3.朋友山。
-
聽很多《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時帝國主義占領的七個地方的簡稱: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廣州灣(今廣東湛江)、魯達(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由著名愛國詩人溫一朵先生創作。 90多年前,神州大渡劫難,山水破浪,百姓無法謀生,正在美國留學遊學的溫一多先生為之感動,用深情而沉重的詩句來形容自己的祖國。
被侵占的土地。 《七子之歌》共收錄七首詩,每首詩分別代表乙個祖國的失落之子,依次為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廣州灣(今廣州湛江)、九龍、魯達。
大連、旅順)。
-
聞很多。
溫一朵(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溫家華,1899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西水縣巴河鎮,中國現代詩人、學者、民主同盟成員、民主鬥士。
1905年,他進入綿國軒小學。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B班。 1914年6月,**《談榮譽》出版。
1919年2月,改名為《清華日報》。 1920年,編纂詩集《古瓦集》和《真我集》。 1923年3月16日,寫了長詩《在花園裡》; 9月,出版首部新詩集《紅燭》。
1924年6月,他畢業於科羅拉多大學。 1925年1月初,參加發起“中國戲劇改進會”; 7月,詩歌《七子之歌》出版; 9月,被聘為北京藝術學院預科專家。 1927年2月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文考處長。
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 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1936年1月,**《離婚與解釋》出版。 1943年,第11屆學會成立。 1945年3月,他聯合發表了昆明文化界的《關於挽救當前危機的建議》。
1946年7月15日,在紀念李公普的會議上,他譴責國民黨刺殺李公纞的罪行,下午,他被國民黨特工暗殺。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現代愛國詩人溫一朵於1925年3月赴美留學時創作的一組詩歌。 在這組詩中,詩人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割讓和租借了中國的七個地方: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島、旅順和大連。
比作被帶走的祖國七個孩子,讓他們傾訴“迷失祖國,被外星人虐待”的悲痛,“表達自己的孤獨和悲傷,珍惜祖國的悲傷”,讓人民從冷漠中醒來,振興中華, 並收復失地。詩歌整體結構統一,詩節勻稱,富有建築美感,節奏起伏不定,歌聲嘆息,深刻莫測。
其中,《澳門七子之歌》被改編為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的主題曲,由於紀錄片的影響,這首歌成為1999年12月20日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
《七子之歌》全詩如下:
七個兒子的母親在她的房間裡感到不安。 七子心疼自己,希望能回到母親的心裡。 詩人寫《凱旋風》是為了慚愧。 >>>More
在外國帝國主義和占領時期,“七子之歌”是指當時外國列強占領的七塊土地,在這種情況下,七子代表被外國列強殖民或控制的七個領土或地區。 七子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廣州灣(今廣東湛江)、魯達(旅順大連)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