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染病的預防是病原體攜帶者的管理和必要性。 特別是食品生產、供銷人員、廚師、苗圃應定期檢查細菌,及時發現、及時檢測和更換工作。
傳染病接觸者必須接受醫學觀察、觀察、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接種或藥物預防。 感染動物的管理和處理 對動物感染源、具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和家畜進行隔離、必要屠宰、消毒,對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進行獵殺。
阻斷傳播途徑,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採取不同的防疫措施。 腸道傳染病應在床邊隔離,嘔吐物和腹瀉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管理水源和糞便。
-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於1989年2月12日頒布,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是為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人類健康和公眾健康而制定的法律。 國家在傳染病防治中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科學為主,群眾為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9條. 國家支援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 各級人民應當完善有關制度,便利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捐贈活動等。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和村民參加社群和農村傳染病防治活動。 第10條.
國家開展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 新聞** 免費開展傳染病防治公益宣傳和公共衛生教育。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學生和其他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培訓,為傳染病防治提供技術支援。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
-
《傳染病防治法》的內容是:1.各級人民主導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應當制定傳染病防治方案並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醫療和傳染病防治監督管理制度。
2.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傳染病的防控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的防治和監督管理工作。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一條的規定,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維護人類健康和公眾健康,制定本法。
-
法律分析:《傳染病防治法》是規範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預防、控制和消除,保護人類健康活動產生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A類傳染病是指:
瘟疫,霍亂。 B類傳染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愛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日本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和阿公尺巴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C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疾病、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病、黑熱病、棘球蚴病、絲蟲病、霍亂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細菌和阿公尺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 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傳染病的爆發情況、疫情情況和危害程度,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B類、C類傳染病種類,並向社會公布。
1.冬季傳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疾病、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簡稱腦炎)等,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More
狂犬病、肺結核、愛滋病、B型肝炎、日本腦炎、 *衛生部公布的2006年9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 自2006年9月起(2006年9月1日0時至9月30日24時00分),全國共報告354646例甲、乙類傳染病病例(不含港澳台地區),報告死亡818例。 10月份報告的前五種疾病是:狂犬病、結核病、愛滋病、B型肝炎和日本腦炎,佔報告死亡總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