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他是否能在熔融狀態下導電。
-
酸和鹼是這 3 種物質,它們是電解質。
可以解決基本的考試問題。
-
離子化合物是可以在熔融狀態下電解的電解質,而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下不導電。
-
看看它是否可以分解成離子。
-
電解液判斷方法:
1、是否可以電離(本質區別):電解液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電離的化合物,而非電解質則不能電離。
2.常見物質類別:電解質一般為酸、鹼、鹽、典型的金屬氧化物和一些非金屬氫化物。 非電解質通常是非金屬氧化物、一些非金屬氫化物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
3、化合物類別:電解質為離子化合物和一些共價化合物,非電解質均為共價化合物。
電解質是由離子或極性共價鍵結合的物質,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或加熱時可以解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
離子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可以導電; 一些共價化合物也可以在水溶液中導電,但也有固體電解質對晶格中離子的遷移具有導電性**。
影響因素:
1.溶解性:
電解質的溶解度也直接影響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 一些離子化合物,如BaSO4、CaF2等,雖然溶於水時都是電離的,但它們的溶解度很小,這使得它們的水溶液的電導率很弱,但在熔融狀態下仍然是強電解質。
2、濃度:電解液濃度不同,電離程度也不同。 溶液越稀,電離度越大。 因此,有人認為鹽酸和硫酸僅在稀溶液中是強電解質,而在濃溶液中是弱電解質。
從蒸氣壓的測定中可以知道,10molL的鹽酸中存在共價分子,因此10molL的鹽酸中的HCl是一種弱電解質。 通常,當存在於分子狀態的溶質部分小於千分之一時,強電解質被認為是強電解質,儘管這裡“強”和“弱”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
-
1.根據概念區分:
電解質:一種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下均不導電的化合物。
注意: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必須是化合物。
2)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必須是純淨的。
3)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必須自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
4)電解質和電導率之間沒有明確的關係。
2.根據物質的種類來判斷。
1.屬於電解質的物質。
1)酸類,如HCl、H2SO4、HNO3、CH3COOH、H2CO3等;
2)鹼,如NaOH、Ba(OH)2、NH3·H2O等;
3)大多數鹽類,如NaCl、Na2SO4、BaSO4等;
4)活性金屬的氧化物,如Na2O、Al2O3等;
5)水。2.非電解質物質。
1)非金屬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2)大部分有機物,如乙醇、蔗糖、CH4等;
3)少數非金屬氫化物,如NH3。
-
可以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 化合物電導率的前提是其內部有自由移動的陰離子和陽離子。
離子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可以導電; 共價化合物:有些還可以在水溶液中導電(例如HC,其他是非電解質)。
電導率的性質與溶解度無關,強電解質一般包括:強酸和強鹼,大多數鹽類; 弱電解質一般有:(在水中只能部分電離的化合物)弱酸(可逆電離,逐步電離的“多種弱酸”。 此外,水是一種非常弱的電解質。
注意:判斷一種化合物是否是電解質並不一定是能導電的電解質,它不僅要看它在水溶液中是否導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晶體結構和化學鍵的性質。 例如,確定硫酸鋇、碳酸鈣和氫氧化鐵是否為電解質。
硫酸鋇難溶於水(在水中溶解度為20g),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其水溶液不導電,似乎為非電解質。 然而,溶解在水中的一小部分硫酸鋇幾乎完全電離(20硫酸鋇飽和溶液的電離度為。 因此,硫酸鋇是一種電解質。
碳酸鈣和硫酸鋇也有類似的情況,也是電解質。 從結構上看,對於其他不溶性鹽類,只要是離子化合物或強極性共價化合物,雖然不溶,但也是電解質。
b 第二。 乙個。大多數有機物是非電解質。這裡要注意的是醋酸。 它是一種有機物,但也是一種弱酸。 它是一種弱電解質。 這是有機物中常見的一種特殊情況。 >>>More
知己知彼,知對方無敵,在感情世界裡,尤其是這樣,至少要知道她是不是單身,否則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最後竹簍會空空如也,換來絕望,這樣的結果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