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化有什麼區別?

發布 社會 2024-05-26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美國和中國城市的地位對比(不能完全一對一對應,比如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和中國的首都北京,不能對應,華盛頓不大,而北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一線城市,所以只能大致劃分為層次, 如果有非常相似的城市,你可以提到它):

    美國一線城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斯頓; 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其中,紐約最像上海(最大的港口城市、金融中心和門戶之一),休斯頓最像深圳(一顆冉冉公升起的新星,第三產業發達,位於南方)。

    美國二線城市:費城、三藩市、聖何塞、聖地牙哥、奧斯汀、聖安東尼奧、達拉斯、亞特蘭大、邁阿密、丹佛、波士頓; 中國二線城市:天津、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習、南京、蘇州。

    其中,費城最像南京(美國為數不多的歷史名城之一,前首都); 三藩市+聖何塞最像杭州(三藩市彎道vs杭州灣區,高科技中心,氣候更宜人); 重慶和成都有點像聖安東尼奧和奧斯汀(相距不遠,文化各有特色,夏季氣溫高,食物辛辣); 亞特蘭大有點像武漢(乙個交通樞紐,主宰著自己的省份,超越了所有其他城市)。

    美國三線城市:鳳凰城、西雅圖、底特律、克利夫蘭、辛辛那提、密爾沃基、巴爾的摩、鹽湖城、拉斯維加斯、布法羅、俄克拉荷馬城、聖路易斯、紐奧良; 中國三線城市:瀋陽、長春、哈爾濱、石家莊、鄭州、蘭州、西寧、太原、濟南、大連、青島、福州、廈門、長沙、南昌、烏魯木齊。

    其中,底特律與長春、瀋陽相似(曾經輝煌但現在衰落的老工業區,冬天很冷); 拉斯維加斯有點像烏魯木齊(在人煙稀少的地區,風格與主流地區略有不同); 紐奧良有點像青島(乙個重要的海港,具有濃郁的歐洲異國風情); 鹽湖城有點像西寧(地處西部山區高原,重要的區域中心,少數民族文化核心區之一,緊鄰大湖); 聖路易斯與鄭州相似(大平原上的核心城市,靠近各自國家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靠近印度中國文化的中心)。

    美國四線城市:波特蘭、格林貝、托萊多、羅切斯特、蒙哥馬利、諾福克、錫拉丘茲、路易斯維爾等; 中國四線城市:保定、承德、三亞、包頭、自貢、延邊、徐州、連雲港、洛陽等。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187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許多國家同時開始,美國之所以能夠在19世紀後期迅速城市化,主要是由於隋段工業化的初步完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在世界上迅速崛起,美國社會首先經歷了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生產關係的轉變。 此外,美國的國民經濟已經從輕工業向重工業脫鉤,美國的城市化程序加快,成為乙個現代化的國家。

    不僅如此,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美國的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加速了城市化程序。 19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工業中心主要在新英格蘭和大西洋沿岸的中部各州,這兩個地區的工業產品佔全國工業產品的67%。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帶動下,工業中心不斷向西移動。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問問清朝的人,你有沒有用過電。

    計算機在 60 年代才問世,直到 70 年代才進入個人辦公生活。 直到 90 年代,它才真正普及(在美國)。

    還有汽車,二戰期間美國街頭到處都是跑車,當時他們的汽車是999美元(當然,當時的匯率不同)。

    如果實在不考慮科技發展,再說生活水平,可以從城市化率來看。

    美國。 從1840年開始,美國城市開始發展,城市人口佔10%以上,到1970年,美國的城市化率達到70%,用了120多年的時間才基本完成城市化。

    第一階段,到1920年,美國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

    達到。 在第二階段,到1940年,美國成為乙個以大城市為主的國家。 此時,城市化率達到。

    第三階段,到1970年,美國城市郊區人口超過市區人口,達到這一時期的城市化率,城市化程序基本完成。

    中國。 改革開放後,我國城鎮化程序迅速開始,1950年城鎮化率只有60年,2010年城鎮化率基本達到50%(常住人口)。

    在第一階段,直到1957年,在第乙個五年計畫完成後,城市化率達到。

    第二階段,從1957年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城鎮化率達到 由於政治原因,發展波動較大,但仍有所提高。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在美國,沒有兩個城市**是完全相同的,但總的來說,它們幾乎是一樣的。

    有兩種常見的制度,市長制度和市議會制度。

    在市長制度下,市長直接選舉產生行政長官,雖然他所領導的城市仍然受市議會的監督,但市長不需要對市議會負責。

    在市議會制度下,立法機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市議會任命城市經理負責行政工作。 城市管理者的權力當然不能與市長的權威相提並論,市長必須完全服從市議會的領導。

    美國大多數城市,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市長制。 市議會制度主要在中小城鎮(大城市的衛星城市)實行。

    以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為例。 芝加哥市**分為兩個部門:立法部門和行政部門。 立法機關是芝加哥市議會,由代表該市 50 條街道的 50 名市議員組成。

    市議會內有19個常設委員會,每個委員會都承擔著具體的職責:治安、清潔、公共服務等。 行政部門由市長領導,市長也是市議會主席,但市長不是市議員,通常不在市議會工作,因此市議會選舉乙個人擔任主席。

    芝加哥市**由以下機構組成,大多數機構領導人由市長任命。

    市長辦公室。

    政府聽取了政治局勢。

    動物控制局老齡化司。

    航空局、預算局、屋宇局、標誌局、營業執照局。

    商業資訊局。

    有線通訊局。

    消費者服務局。

    文化局、建築許可局。

    環境局、財政局、消防局、警察局、車隊管理局。

    服務局、衛生局、房屋局、稅務局、運輸局、測繪局、街道清潔局。

    人事局、採購局、特別活動局。

    規劃和發展局。

    城市分割槽局。

    法務局、福利局、公共關係局、屠牙清理局。

    電影辦公室。

    旅遊局。

    應急管理辦公室。

    市長殘疾人辦公室。

    市長家庭暴力辦公室。

    市長勞動力發展辦公室。

    市長執照和酒類控制委員會。

    反腐敗委員會,監察局。

    公共建築委員會。

    發牌上訴委員會。

    芝加哥公共圖書館。

    芝加哥公立學校(小學和中學)。

    芝加哥城市學院(兩年制學院)。

    除了市長的領導機構外,芝加哥還有許多非市政機構:芝加哥住房(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芝加哥捷運(伊利諾州地區捷運管理局)、芝加哥公園區(獨立)。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5-26

城市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大量農村過剩人口。 勞動力逐步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轉移作為區域發展經濟中心,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可以促進城市發展。 >>>More

8個回答2024-05-26

逆向城市化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市中心環境的惡化。 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發達,城鄉交通便利,逆向城鎮化出現的原因首先是發達國家。 >>>More

9個回答2024-05-26

城市環境質量惡化——環境汙染。

城市環境——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產物,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經過人為改造的環境。 >>>More

17個回答2024-05-26

經濟學家說城市發展。

3個回答2024-05-26

1、工業化是城鎮化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 H. Nari 和 M. Sequin 的世界發展模型,最初的城市化是由工業化推動的。 在工業化過程中,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企業往往在地理上集中,以獲得“集聚的經濟效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