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猜你說的應該是這樣的,比如傳統的3個觸點繼電器,電路圖裡會有引腳號,比如K1:1,3和K1:6,7這是乙個線圈控制的兩個觸點。
如果兩個圖中都出現k1:1,3,則表示兩者是同一觸點,如果它們仍在不同的電路中,則表示實際操作需要在引腳1,3上有兩條以上的並聯線,或者說明設計錯誤。 但是PLC中已經沒有引腳了,Y0001出現在任何地方代表乙個獨立的觸點,例如,你看到的第乙個Y0001,你可以理解為1,3個引腳,下乙個Y0001是6,7個引腳,下乙個是9,11......PLC中的繼電器與實際繼電器之間仍存在一些差異。
-
PLC中的輸出繼電器Y在程式設計中只能使用一次,觸點可以無限期使用。
當然,這指的是軟繼電器。 可以想象,這個繼電器有無限數量的觸點可以使用,它們也作為物理繼電器觸點相互連線。
-
PLC輸出的每一點都像乙個繼電器,只不過這個繼電器只有一對常開電擊......
-
只要線圈 y0 動作在你程式設計的程式中,他的常開 LD 和常閉 LD 就會同時起作用,當然當寫成不同的句子時,它們不會相互連線。
-
只要驅動 Y001 輸出,就可以在程式中使用常閉 Y001 或常開 Y001,使用量沒有限制。
-
輸出繼電器的訊號儲存在輸出影象區,即輸出繼電器對應PLC外相同編號的輸出點。
擴充套件: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過程中,PLC按梯形圖程式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掃瞄,即按助記符指令表的順序掃瞄。 但是,在程式跳轉指令的情況下,程式跳轉位址是根據是否滿足跳轉條件來確定的。
在程式執行過程中,PLC從輸入影象區域取出輸入變數的當前狀態,然後進行邏輯運算或程式確定的其他運算,並根據程式指令將運算結果儲存在相應的內部繼電器中,包括輸出繼電器、內部輔助繼電器、定時器、計數器等。
-
繼電器輸出可以是直流或交流。
如果有 24V DC,請使用直流線圈 24V 中間繼電器。
接觸線圈是24V,不管是DC 24還是AC 24,如果是AC 24,必須有AC 24V電源。
-
這是常規控制項,步驟如下:
1、選用線圈電壓為DC24V的中間繼電器,PLC輸出觸點控制中間繼電器線圈接通和關斷;
2、根據接觸器線圈的電壓等級,中間繼電器輸出觸點的一端接工作電源AC380V或AC220V電源火線,另一端接接觸器;
3、接觸線圈一端接中間繼電器輸出端,一端接工作電源AC380V,另一端接火線或AC220V中性線;
4、這樣,當PLC程式控制輸出通電時,中間繼電器閉合,接觸器閉合,電機啟動,從而實現弱電流控制和強電流控制。
-
如果PLC輸出點是繼電器,一般需要外接電源,當然一定要在PLC上標註和標註。 您的意思是 PLC 輸出後跟乙個繼電器來控制接觸器嗎? 當然可以。
在PLC輸出點(輸出繼電器)上再加乙個繼電器有點浪費,但也可以更好地保護PLC並檢查維修裝置的執行情況。
-
頭暈,你用這麼多中間繼電器做什麼? 直接PLC出來到24V中間繼電器線圈,中間繼電器的開合點可直接接220V。
-
PLC繼電器輸出,指示燈正常,繼電器動作是什麼原因?
1.接地問題:PLC系統的接地要求比較嚴格,最好有乙個獨立的專用接地系統,但也要注意其他與PLC相關的裝置也要可靠接地。 當多個電路接地點連線在一起時,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電流,從而導致邏輯錯誤或電路損壞。 當相距很遠的裝置通過通訊電纜或感測器連線時,電纜和地面之間的電流將流經整個電路,即使是很短的距離,大型裝置的負載電流也會在它與地電位之間變化,或者可以通過電磁作用直接產生不可預測的電流。
在接地點不正確的電源之間,電路中存在產生毀滅性電流直至損壞裝置的風險。 PLC系統一般採用單點接地方式。 為了提高抗共模干擾的能力,模擬訊號可採用遮蔽浮動技術,即訊號電纜的遮蔽層一點接地,訊號迴路浮動,與地的絕緣電阻不應小於50m。
2、干擾處理工業現場環境比較惡劣,高頻、低頻干擾較多。 這些干擾通常通過連線到現場裝置的電纜引入 PLC。 除接地措施外, 在電纜的設計選擇和敷設中應採取一些抗干擾措施:
1)模擬訊號為小訊號,極易受到外界干擾,應選擇雙層遮蔽電纜;(2)高速脈衝訊號(如脈衝感測器、數字盤等)應採用遮蔽電纜,既能防止外界干擾,又能防止高速脈衝訊號干擾低電平訊號; (3)PLC之間的通訊電纜頻率較高,一般應選擇製造商提供的電纜,在要求較低的情況下,可選擇遮蔽雙絞線電纜; (4)模擬訊號線和直流訊號線不能與交流訊號線在同一集群中佈線; (5)從控制櫃中引出的遮蔽電纜必須接地,並應直接連線到裝置,不得穿過端子; (6)交流訊號、直流訊號和模擬訊號不能共用一根電纜,電力電纜應與訊號電纜分開敷設。 (7)在現場維護中,解決干擾的方法有:擾的線路採用遮蔽電纜和繼電器; 為程式新增抗干擾濾波**。
3.消除線之間的電容,避免誤動作,電纜的電線之間有電容,合格的電纜可以將此電容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即使電纜合格,當電纜長度超過一定長度時,線與線之間的電容值將超過要求值,而當電纜用於PLC輸入時,線與線之間的電容可能會導致PLC故障,並且會出現許多難以理解的現象。 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
明線正確,但PLC未輸入; 沒有 PLC 應該有的輸入,但有不應該有的輸入,即 PLC 輸入相互干擾。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做:
-
繼電器一般具有感應機構(輸入部分),可以反映某些輸入變數(如電流、電壓、功率、阻抗、頻率、溫度、壓力、速度、光等); 有乙個執行器(輸出部分),可以實現對被控電路的“開”和“關”控制; 在繼電器的輸入和輸出部分之間,還有乙個中間機構(驅動部分),對輸入量進行耦合隔離,對功能進行處理,並驅動輸出部分。
繼電器輸出一般為強電流,由弱電流控制。 繼電器的輸出,繼電器的外殼寫在輸出電流和電壓上,即用弱電流來控制強電流。
作為控制元件,總而言之,繼電器具有以下功能:
1)擴大控制範圍:例如,當多觸點繼電器的控制訊號達到一定值時,可以根據觸點組的不同形式,同時進行更改、中斷和連線多個電路。
2)放大:例如,敏感繼電器、中間繼電器等,可以控制量很小的超大功率電路。
3)綜合訊號:例如,當多個控制訊號以規定的形式輸入到多繞組繼電器中時,經過比較合成即可達到預定的控制效果。
4)自動、遠端控制、監控:例如,自動裝置上的繼電器,與其他電器一起,可以組成程式控制電路,從而實現自動操作。
繼電器觸點有三種基本形式:
1、動(常開)(H型)線圈未通電時,兩觸點斷開,通電後兩觸點閉合。 它由連字的拼音字首“h”表示。
2、動斷式(常閉)(D型)線圈未通電時,兩觸點閉合,通電後兩觸點斷開。 它由連字元的拼音字首“d”表示。
3.轉換型別(Z型):這是聯絡人組型別。 該觸點組共有三個觸點,即中間的移動觸點和頂部和底部的靜態觸點。 當線圈不通電時,動觸點與其中乙個靜態觸點斷開,另乙個閉合,線圈通電後,動觸點移動,使原來的斷開閉合,原閉合的斷開,從而達到轉換的目的。
這樣的一組觸點稱為轉換觸點。 它由單詞“turn”的拼音字首“z”表示。
-
沒什麼好說的。
輸入繼電器類似於訊號的採集,輸入訊號的狀態儲存在輸入狀態影象暫存器中。
輸出繼電器是跟隨輸入訊號繼電器的狀態,以及程式的設計邏輯和一些輔助繼電器的狀態處理,處理結果儲存在輸出狀態影象暫存器中,外部負載(如接觸器等動作)根據影象暫存器的狀態進行驅動
-
在PLC中:
輸入繼電器是PLC內部的輸入影象暫存器,是軟元件,PLC程式中只能使用輸入繼電器的觸點,不受使用次數限制。
輸出繼電器是PLC內部的輸出影象暫存器,是PLC程式中可以使用的軟元件,可以使用輸出繼電器的觸點和線圈。 輸出繼電器的觸點不受可以使用次數的限制。
-
輸入端沒有繼電器,但有乙個輸出端,其功能是將微弱訊號放大到可以控制負載的程度。
-
PLC中的輔助繼電器是為控制功能保留的。 它不具有與外界交換資訊的功能,一般用於PLC的內部邏輯。 與普通繼電器相比,它有很多優點:
1.在程式允許的記憶體內,觸點可以多次使用2系統接線節省。
3.減少系統功率損耗。
4.方便實現控制邏輯等的修改。
-
可以理解為,在現實中,中間繼電器或微型繼電器是可以的,但是繼電器在PLC中的作用也分為斷電保持繼電器、非斷電保持繼電器和特殊繼電器。
變送器繼電器的常開輸出是指數字輸出,只有0或1的值,而4-20mA的輸出是指連續值輸出,從4-20mA的值連續輸出,是模擬量。 >>>More
正確的說法是:繼電器和微控制器可以共用乙個電源模組,但不能作為同一開關的負載裝置——即繼電器是乙個開關的負載(如空開),微控制器連線另一台開關,兩個開關可以由同乙個電源模組供電。 其主要要求和意義如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