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豐富產品線,以多車型策略與合資車企競爭,比亞迪於2014年秋季推出了自己的另一款細分車型G5
外觀方面,該車前臉屬於全新設計,格柵採用飛翼設計,線條比較豐富,突出了前臉的立體感,大面積的鍍鉻格柵有些誇張,增加了車頭的視覺重量, 但它可能更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該車標配LED日間行車燈,大燈配備透鏡,這在一向注重價效比的國產車型中也是難得的表現,值得稱讚。 副線有些過時,與F3、蘇瑞有著非常高的相似度,可能是車企在考慮節省設計成本,繼續在新車型上使用舊車型的車身設計,但這很容易讓消費者感到審美疲勞,降低車輛的競爭力。
<>內飾部分屬於重新設計的部分,雙色設計很有新穎性,線條簡潔大方,很有科技感和未來感,受限於成本,中控部全部採用硬質材料,整體裝配工藝一般,與幾年前相比,有一些進步, 但各個接縫仍然不夠均勻。豐富的裝置是一大亮點,尤其是電子產品。 儀表板液晶屏面積大,顯示資訊量大,中控配備大面積彩色顯示屏,多**系統功能強大,除了日常導航、音訊、上網和手機通訊內容外,頂級機型還具有全景影象,方便日常使用。
空間部分表現不錯,前排頭部空間比較充裕,後排頭部空間略顯壓抑,但腿部空間可以達到兩個拳頭以上,後排**地板凸起很小,值得加分。
-
這輛車的發動機功率比較強大,畢竟是240馬力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只要你願意在起步時踩下油門,把車速拉到2000轉/分以上,渦輪增壓啟動,在速度方面不虧,就是油耗有點高, 平均油耗在8-9,但是自動版變速箱的挫折是乙個老問題,這方面就連大眾最熟悉的雙離合變速箱都不是很滿意,所以建議買手動變速版的車,畢竟是六速手動變速器, 檔位更多,換檔也更平穩,發動機更成熟,駕駛起來更有趣。
底盤缺乏質感,第一印象是很軟,在路況較好的路段行駛應該很舒服,但是在通過鐵路和大坑窪時,上下顛簸的程度非常大,非常顛簸,就是彈簧拉不動車身和車身支撐不住車身的原因, 本質上是成本的原因,彈簧的質量不好。
搭載ESP車身穩定系統的高階車型非常親切,也反映出國產車型比一些合資品牌更重視安全,比如豐田的卡羅拉、別克的英朗,都在10萬多輛以上,而且他們捨不得給配置,平時感覺不到,說到雨雪, 特別是在凍雨中,配備ESP的汽車會更安全,車主也會更放心。
另外,汽車的噪音控制不是很好,主要是發動機噪音,轉速超過2000轉/分,煩人的噪音會傳到車內,而且是那種嘶啞的轟鳴聲,極大地影響了駕駛心情,但是10萬元以下的國產車,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
G5的油耗水平一般,自動變速器的平均油耗約為9,手動版的平均油耗約為7,屬於中等水平。 車內噪音比較大,發動機噪音、風乾和輪胎噪音都能清晰地傳遞到車內,大大影響了行車舒適性,改進方法是安裝隔音材料,填充泡沫材料,更換公尺其林靜音輪胎。 車身尺寸在同級別的汽車中不吃虧,甚至佔據一定優勢,內部空間理想。
然而,外觀設計有些格格不入,總是帶著上個世紀豐田卡羅拉的影子。
-
G5的空間充足,儲物空間也比較豐富,但是後備箱開口太小,放大的東西放不進去,中低端車型的後排座椅只支撐整體傾斜,有一定的侷限性。 動力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後動力相對充足,扭矩也不錯,但在不涉及渦輪增壓之前,是純自然吸氣發動機,帶動車身還是有點費力的,起步比較肉。 整體操控感一般,當雜貨店買車用也沒關係,但一旦車身猛烈駕駛,車身就會翻滾得很厲害。
-
比亞迪G5是比亞迪當時的主要緊湊型車。 這款車最大的特點是配置高,價效比高,不到9萬元,卻配備了全景影像和前後雷達、過濾系統、真皮多功能方向盤、六個安全氣囊、車身穩定系統、日間行車燈等。 外觀略顯保守和老式,有很多尖銳的陰影。
動力方面推薦手動版,因為與國產雙離合變速器相比,手動變速器更加成熟穩定。
-
受成本限制,G5的中控部分全是硬塑料,接縫相當均勻,但有些地方對接不是很整齊,在工藝和做工上還有提公升的空間。 勝利在於配置非常豐富,價格在7萬元或8萬元之間,可以提供很多舒適的配置,以及寬體提供的充足的乘坐空間,以這兩點為賣點,在競爭中也算是有自己的特色。 該車現已停產,但仍有少量庫存車處於清倉出售中,大部分地方的折扣都比較大。
-
平心而論,G5的外觀設計乏善可陳,基本應用了老款車型的模具,但也有一些特別的亮點,比如整個系統配備了公尺其林輪胎,比多家合資車企使用的低端錦湖和優客豪馬更大方, 有效降低車輛的輪胎噪音,提高乘坐舒適性。此外,該車後部採用雙側排氣管設計,凸顯運動感,依舊是所有車型的標配,設計更加討人喜歡。
車內多功能方向盤是一大亮點,雙手不離開方向盤即可完成車輛上的很多控制操作,而比亞迪汽車的一大特點是按鍵的文字標記大部分都是用漢字做的,通俗易懂。
該車採用公升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54馬力,最大扭矩為240牛公尺,應該說紙面上的資料非常好,但是在實際駕駛中,雖然其標稱1750轉/分可以產生最大扭矩,但是在以速度啟動時, 還是比較溫和的,就是常說的肉更飽,要再踩油門,把轉速拉到至少2000轉/分以上,才有疲勞感。
變速箱採用6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可靠性程度應略高於乾式,在實際駕駛過程中,正常勻速行駛段,換擋的停頓非常輕微,大部分人無法分辨換擋的變化,但在降檔過程中,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挫折, 特別是當三下二,說明變速箱還有進一步提公升的空間。
-
比亞迪G5還不錯,值得一得一新,簡介: 1、比亞迪G5大燈由燈組與透鏡組合而成,格柵採用多色風格,我們可以看到,在格柵的標誌下,還有乙個前視攝像頭。 尾部方面,比亞迪G5尾燈組採用兩段式組合式設計,尾排採用雙面單出式設計,後備箱開口比蘇瑞更大;
2.此外,比亞迪G5比蘇瑞的設計更大膽,該車採用弧形多輻式格柵設計,LED日間行車燈,從前門延伸到尾燈的柔和狂野腰線。 車身尺寸方面,與蘇瑞相比,比亞迪G5更長更寬,長寬高分別為4700 1790 1480mm,軸距為2670mm;
3、比亞迪G5依舊搭載發動機,匹配6速手動或雙離合變速器。 根據此前的訊息,比亞迪G5還將推出雙模混合動力系統。
百萬購車補貼。
-
比亞迪G5 在動力方面,G5使用發動機:
1、比亞迪G5大燈由帶透鏡的燈組組成,格柵採用多色風格,格柵logo下方,還有前視攝像頭。 比亞迪G5尾燈組採用兩段式組合設計,尾排採用雙面單出設計,後備箱開口大於蘇瑞。 此外,比亞迪G5比蘇瑞設計更大膽,該車採用弧形多輻式格柵設計,LED日間行車燈,腰線從前門延伸到尾燈;
2、比亞迪G5的整體設計非常大氣,更符合3040歲的消費群體。 在正面部分,延續了比亞迪的家族設計理念,整體感覺相當不錯。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全系標配LED日間行車燈,雖然這款車的價格確實不高,但在配置上還是相當高的,而且高斗輝的近光燈也有鏡頭,這足以看出廠家的誠意還是很不錯的;
3.比亞迪G5的油耗效能還是很不錯的,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它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作為日常用車是沒有問題的,價效比高。
百萬購車補貼。
-
比亞迪G5官方指導價:10000元,綜合評分。
隨著汽車需求的多樣化,專門攻占細分市場的也是廠家(檢視成交價 |詳細講解模型)的市場競爭策略之一。比亞迪已將F3、G3、L3和Surui納入其緊湊型細分市場,現在又推出了定位更強的車型比亞迪G5,以深耕家用車細分市場,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比亞迪G5的實際油耗是多少?
車主一:油耗不是很穩定,顯示時少,高時高達9,不知道是路段、車速還是其他原因......
車主二:油耗:成都市區通勤油耗在9-12左右(因為路口多,堵車大家都知道),高速時速穩定到100左右是油壓以下,包括120以下,以上就是把空調開滿。
這是我開過的最低油耗。
車主三:開了7500公里,第一次保險後油耗基本穩定下來,平均油耗7油,還行,我在城裡開的多了。
車主四:新車不高速行駛,市內油耗低很多。 據信,在磨合期過後,它將下降到8左右。
車主五:已經開了6900公里,現在平均油耗在7個油,剛過磨合期,應該有下降。
車主6:這輛車在高速行駛時特別省油,對於經常在各種高速公路上行駛的人來說,是乙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經濟實惠。 陸無菸在市區,平時感覺還不錯,早晚襪子的高峰期略高,總體上應該差不多。
車主七:相對來說比較省油,粗略估計一下,現在已經到了。 如果高速奔跑,一般在市區會少一些,但在早晚高峰時段可能會更多。
車主八:我的油耗也挺正常的,雖然有點高,但是市區經常堵車,路況不好,平均9個左右的油,所以我也能接受。
車主九:平時用車的時候路況比較好,所以我的油耗也比較低,一共6點左右。
車主十:這個還挺滿意的,已經開了5000多公里了,現在綜合油耗都在。
-
比亞迪G5高油耗處理方法: 1.清理發動機,發動機中積碳過多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使用了不合適的機油。 建議加油時加入一定量的清潔劑; 2、而且清洗完畢後,最好高速行駛一段時間,這樣有利於增加排氣量,讓強氣流帶出較大的碳顆粒; 3、檢查氧感測器,作為汽車的內控單元,氧感測器主要用於監測發動機的油氣比,一旦損壞,會導致發動機油氣比失衡,油耗肯定會突然增加; 4、氧感測器損壞後,排氣缸在行駛過程中會排出較深的廢氣,此時應更換氧感測器; 5、定期更換三個濾清器,機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汽油濾清器在車輛使用過程中必須定期更換,如果長時間不更換,會變髒,影響使用,並將錯誤的資訊傳遞給發動機控制單元,導致燃油燃燒不足,發動機積碳增加。
奧迪A5是一款小眾轎跑車,針對年輕時尚的客戶群體,在Sportback、Coupe、Cabriet三款車型下,廠家指導價為1萬元,經銷商基本有5萬元左右的折扣,是可以接受的。 作為一款小眾車型,奧迪A5的優缺點同樣明顯。 >>>More
MG汽車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不錯,其技術採用的是上汽通用的技術,值得購買。 MG最初是創立於1924年的英國汽車品牌,被南京汽車集團收購,南汽集團被上汽集團收購後成為上汽品牌汽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