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祖先的思南發明家。
思南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發明的最早的羅盤,它不是羅盤。
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西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一塊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發現一塊長長的石頭可以引路北方,他們稱之為石磁鐵。 古代技藝精湛的工匠將磁鐵打磨鑿成勺子狀,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鏡面底盤上,並用定向雕刻鑄造。 當這個磁性勺子在底盤上停止旋轉時,勺柄的方向是正南,勺口的方向是正北,這是我們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思南。
思南的“分”意為“指向”。
根據春秋時期《漢非子》一書和東漢思想家王衝所著的《論平衡》一書中的記載,以及現代科學石考師的研究和司南模型的製作,表明司南是由天然磁鐵(古代稱為慈石, 而磁鐵吸收現象則用愛形容)做湯勺,其勺柄表示南方。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在《關子》和《山海經》一書中都有關於慈石的記載,在這一時期的《鬼谷子》和《呂氏春秋》一書中,又有慈石吸收鐵的記載。 這可以說是古代最早的磁羅盤,思南的模型現在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和許多其他博物館展出。
據說黃帝(約西元前47世紀)和西周(約西元前21世紀)的周公製作並使用了導引車,但經過後來的文獻研究和模型製作測試,已經證明導引車與指南針無關, 而漢代以後的導車則依靠機械結構而不是磁導。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還展出了導覽車模型。
傳說是黃帝發明的,其實是在戰國時期發明的。 該原理是根據磁鐵指示南北的特性而制定的。 主要材料是磁鐵。
-
古人發明,沈括改進。
-
思南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由於歷史悠久,無法證實是誰發明的。
據《古礦志》記載,戰國時期最早出現在河北慈山一帶。 根據現代考古學家的說法,據推測,天然磁鐵礦被雕刻成勺形的東西,放在光滑的盤子上,上面刻有方向,利用磁鐵導向器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 唯一發現的實物是在四川成都。
它是今天使用的指南針的祖先。
思南的歷史淵源。
據2000多年前戰國末期寫成的《關子》和《呂氏春秋》的記載,當地百姓發現山上有一種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就把這種石頭稱為慈石。
思南的磁導特性,是根據春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思南的鋼包,鑄在地上,它的導向”和春秋東漢思想家王衝所著的《論平衡》的記載,據中國著名科技史家說, 王振鐸,中國著名科學技術史學家。
將磁鐵的南極(S極)磨成長柄,放置在由青銅製成的光滑鏡面狀底盤上,然後用定向雕刻鑄造。 當這個磁性勺子在底盤上停止旋轉時,勺柄的方向是正南,勺口的方向是正北,傳統上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磁導儀器,稱為思南。 其中,“除”的意思是“指”。
-
思南是在戰國時期發明的。
思南是中國古代用來識別方向的儀器,是春秋戰國時期發明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針,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了解物體磁性的實踐中的主要發明。
根據現代考古學家的說法,它是用天然磁鐵礦石雕刻而成的勺狀東西,放在光滑的板上,板上刻有方向,利用磁鐵導向的作用來達到識別方向的作用。 它是今天使用的指南針的祖先。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在山上發現了一塊奇石,它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並發現了一塊可以指示南北走向的長石,他們稱之為石磁鐵。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古代技藝精湛的工匠將磁鐵打磨雕刻成勺形,將磁鐵的南極(S極)磨成長柄,放在光滑的青銅鏡面底盤上,然後用定向雕刻鑄造。
當磁性勺子在底盤上停止旋轉時,勺柄的方向正好是正南,勺口的方向是正北,因此中國古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並將其命名為“思南”。
根據春秋時期的《漢非子》和東漢王衝的《倫衡》的記載,以及現代科學考古學家的研究和製作的思南模型,都說明了思南的製造材料、形狀和使用特點。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關子》和《山海經》等書中也有磁鐵的記載。 在同一時期的《鬼谷子》和《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關於磁鐵吸鐵的描述。
1809年,英國化學家大衛發明了弧光燈,人類進入了使用電燈的時代。 1879年,電弧光燈首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戰區使用。 1906年,愛迪生發明了以鎢絲為燈絲的家用電燈泡。 >>>More
400o年前,乙個偶然的發現激發了中國人發明雨傘的靈感。 在瓢潑大雨中,有乙個孩子拿著荷葉保護自己免受雨淋。 然而,凹槽上的荷葉積聚了大量的雨水,逐漸承受不住。 >>>More
東漢時期,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木簡太笨重,絲絹價格昂貴,絲棉紙無法批量生產,這些都有缺點。 因此,他研究了改進造紙的方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