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度理論和閃電戰理論有什麼共同點?

發布 軍事 2024-04-20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很簡單的閃電戰就是在戰前取得明確的突破口,集中一切技術武器,不惜一切代價開啟突破口,然後坦克部隊直衝而入,強行包圍,包圍後,交給後續步兵一一摧毀。

    簡單來說,就是傳統的迂迴包圍,所有坦克都集中在矛頭,大縱深由步兵部隊(帶著一些坦克和大量火炮)帶隊,試探對方的戰線,開啟缺口,然後把坦克部隊投入追擊。

    乙個典型的代表是庫爾斯克戰役。

    北線的莫德爾用了類似毛子的大縱深打法,但損失慘重,南線推進緩慢的滿帥是6套,三天後毛子的5太基本癱瘓了。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從理論上講,這兩種戰術都追求機動性和隱蔽性。 相比之下,大縱深理論更能發揮機械軍團的機動性,所以被稱為閃電戰的放大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兩種戰術在歐洲戰場上大放異彩。 第乙個是德國的閃電戰,而另乙個是蘇聯的深度理論。 二戰前,由於德蘇正處於相互合作的“蜜月期”,兩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有著深入的交流,也正是因為如此,兩種理論才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戰術的使用上,兩者都強調機動性、速度和隱身性。 此外,兩種理論都強調將兵力集中在主要突破陣地上的優先性,即利用人群戰術集中攻占主戰場的突破口。 其次,雙方都喜歡嘗試新型部隊的協調,特別是在步兵和裝甲部隊的協調方面。

    閃電戰的要素是關鍵突破、分裂和包圍以及殲滅。 這種戰術的應用在歐洲戰區可以說是無敵的,畢竟歐洲是狹隘的,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縱深作戰,這符合閃電戰的理論要素。 然而,當德軍進入蘇聯時,閃電戰處處受到限制,逐漸失去效力。

    究其原因,由於蘇聯幅員遼闊,戰線漫長,不可能迅速解決戰鬥。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縱深理論是一套長期發展起來的戰爭總體計畫,比較完整,可以協調全軍和各種戰役的部署和發展,以及武裝部隊各種兵種的使用和投入。 閃電戰是不完整的,服務於當時德國戰略體系下的執行計畫,這也與德國戰後解除武裝,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總結和發展有關。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所謂閃電戰,就是選擇突擊的方向,然後投入技術武器開啟缺口,讓裝甲部隊從缺口衝進來,最大限度地包圍敵人,交給後面的軍隊去摧毀,而蘇聯的作戰理論就是基於這種增強版的閃電戰基礎。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兩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圍剿戰,但大縱深作戰理論比閃電戰更大、更有組織,而且都是找到切入點後的快速作戰,所以被稱為放大版。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閃電戰是一種機動能力高的部隊欺負機動能力低的部隊,依靠機動能力的優勢,以速度慢作戰的一種作戰方式。 我不太在意暴露側翼和其他隱藏的失敗的問題,反正對手速度慢,抓不住這些漏洞。 大縱深是高機動性軍隊對抗高機動性軍隊的方式,因為對手也有高機動性,在你攻擊時有能力抓住漏洞,發動致命的反擊,所以大縱深攻擊會顯得更穩定、更保守。

    例如,當德軍進攻法國時,它繞過了馬吉特諾林基,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暴露了它的側翼? 當然是暴露了,但法軍是低機動性部隊,無法抓住這樣的漏洞,若是被狠狠抓住,說不定會被機動性高的對手利用,攻擊反擊時暴露出來的弱點。 所以德國人可以繞過馬其諾。

    當他們到達庫爾斯克時,知道庫爾斯克的蘇聯軍隊已經準備好自衛,為什麼德國人不繞過它? 這是因為庫爾斯克的蘇軍也是一支機動性很強的部隊,如果你敢繞開,暴露你的側翼,它就真的有能力打擊你的側翼。 所以不是我不想四處走動,而是我真的不敢四處走動,我不能四處走動。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4-20

事實上,這張卡只能把這些隱藏的悶熱角色弄出來。 如果你想坐在上面,你還是要自己買的。 全部是 800 顆鑽石。 >>>More

8個回答2024-04-20

新**理論的內容是發達國家。

在行業**中,規模經濟是集中的。 >>>More

15個回答2024-04-20

hi!您可以同時按住降低音量按鈕+電源按鈕約十秒鐘以重新啟動手機。 如果您仍然收到相同的內容,請在計算機上開啟它。 >>>More

19個回答2024-04-20

宇宙的大篩選也被稱為宇宙的過濾器,這個推測是用來解釋最初的費公尺悖論,什麼是費公尺悖論,這是乙個關於外星文明存在與不存在的悖論,對地球來說從未出現過乙個悖論,這個悖論認為,如果銀河系中的乙個文明比人類文明早發展了幾十萬年, 他們應該發現地球並去過地球,但他們呢?由此可以看出,宇宙中的高階文明可能非常稀少,而稀缺的原因就是對宇宙文明過濾器的推測的解釋。 >>>More

12個回答2024-04-20

達到最低溫度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