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hr:e 表示光量子的能量 h 是蒲朗克常數 r 是光波的頻率 蒲朗克常數是名為蒲朗克的常數 h=
e=mc 2 其中:e 表示質量為 m 的物體的總能量 m m 表示物體的質量 c 是光速。
在相對論中。
物體的能量分為總能量 e、靜能 eo 和動能 eke=e。 +ek
e=m*c^2 eo=mo*c^2 ek=1/2m*v^2
-
e=hr 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蒲朗克常數,r 是光波的頻率。
E=MC2 E 是能量,m 是質量,c 是光速。
-
蒲朗克量子假說。
1900年,蒲朗克從理論上推導出了乙個與實驗非常吻合的公式:
mbλ(t)=2πh(c^2)(λ5)*1/[e^(hc/λkt)-1]
這就是所謂的蒲朗克公式。 H = 稱為蒲朗克常數。
為了推導出這個公式,蒲朗克做了以下兩個假設:
1)黑體由帶電諧波振盪器組成(即構成腔壁的分子和原子的振動被視為線性諧波振盪器)這些諧波振盪器輻射電磁波並與周圍的電磁場交換能量。
2)這些諧波振盪器的能量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一些離散值,這些值是最小能量的整數倍,即?,2ε,3ε,…nε,…n為正整數,假設頻率為=h的諧波振盪器的最小能量稱為能量pon,h稱為蒲朗克常數。
-
這是蒲朗克的。
能量子公式。
一開始是這樣。 光子的能量。
後來成為所有粒子的能量。
-
e=hν
e 是光波的能量。
h 是蒲朗克常數。
是光波的頻率。
-
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微觀的。
牛頓定理是巨集觀的。
-
不可能,因為牛頓是神。
-
牛頓定律基於巨集觀低速運動,不考慮物體質量隨速度增加的變化,而相對論考慮到這一點,牛頓定律是相對論的低速近似。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終結了牛頓的部分理論,愛因斯坦更聰明嗎?
-
嚴格來說,愛因斯坦從來沒有質疑過牛頓,也沒有明確指出牛頓理論的錯誤,而是後世按照愛因斯坦和牛頓各自的公式進行計算,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所以他開玩笑說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定律。
當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他提出了三個實驗,這些實驗很快就得到了驗證:(1)引力紅移,(2)光偏轉,(3)水星的近日點進動。 直到最近才增加了第四次驗證:(4)雷達回波的時間延遲。
其中,第二束光的偏轉,以及水星第三近日點的進動,根據實測資料,愛因斯坦的資料更接近事實,牛頓的資料與愛因斯坦不匹配,計算結果也不匹配,所以自然解釋為牛頓錯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被愛因斯坦推翻了。
光偏轉:如果說是光的波動,光在引力場中不應該有任何偏轉,按照半經典風格"量子理論加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利用蒲朗克公式 e=hr 和質能公式 e=mc 2 求出光子的質量,然後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得到的光在太陽附近的偏轉角為秒,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的偏轉角為秒,是上述角度的兩倍。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英國科學家愛丁頓派出兩次探險隊趁著日食進行觀測,觀測結果大約是幾秒鐘,正好在相對論實驗的誤差範圍內。
造成誤差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大氣層對光線的偏轉。 最近,射電望遠鏡已經能夠觀測到類星體無線電波在太陽引力場中的偏轉,而不必等待日食的難得機會。 精確的測量進一步證實了相對論的結論。
水星近日點的進動:天文觀測記錄了水星近日點每100年運動5600秒,根據牛頓的理論,只有5557秒可以解釋,只有43秒無法解釋。 廣義相對論的計算偏離了萬有引力定律(平方反比定律),該定律每100年使水星的近日點移動43秒。
-
牛頓的理論是正確的,但他對時空的絕對看法是錯誤的。 因此,牛頓定律的公式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從三維時空的伽利略變換到四維時空的洛倫茲變換。
但是在巨集觀條件下,由於我們正在研究的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因此這種“時間膨脹”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這個因素在微觀高速運動中是顯而易見的,這必須在相對論中表述出來。
總之,牛頓使用了絕對三維時空的物理公式,相對論使用了相對四維時空的物理公式。 理論保持不變,但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概念使相同的物理定律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
蒲朗克公式,是不是意味著e=hv,你我就來聊這個問題。
-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分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 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是光速不變原理、相對論原理和等效原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經典力學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不適用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和微觀條件下的物體。 相對論解決了高速運動的問題; 量子力學解決了微觀亞原子條件下的問題。 相對論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概念,提出了“同步相對論”、“四維時空”、“曲面空間”等新概念。
狹義相對論。
主條目: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是一種相對論,僅限於討論慣性系的情況。 牛頓的時空觀將空間視為乙個直線的、各向同性的、點相同的三維空間,而時間是獨立於空間的單一維度(因此是絕對的)。 狹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乙個統一的四維時空整體,不存在絕對的空間和時間。
在狹義相對論中,時空作為乙個整體保持平坦、各向同性和點各向同性,這是相當於“全球慣性系”的理想條件。 狹義相對論以真空中的光速為常數作為基本假設,結合狹義相對論原理和上述時空性質可以推導出洛倫茲變換。
廣義相對論。
主條目: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 1915 年發表的理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等效原理”,該原理指出引力和慣性力是等效的。 這個原理是基於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等價性(到目前為止,實驗已經證實,在10 12的精度範圍內仍看不到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間的差異)。
根據等效原理,愛因斯坦將狹義相對論原理推廣到廣義相對論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所有參考係中都是不變的。 物體的運動方程是該參考係中的測地線方程。 測地線方程與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無關,而只取決於時空的區域性幾何屬性。
引力是時空幾何特性的表現。 物質質量的存在會引起時空的彎曲,其中物體仍然沿著最短的距離運動(即沿著測地線——在歐幾里得空間中,它是直線運動),例如地球在彎曲時空中的測地線運動是由太陽引起的,它實際上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從而產生引力效應。 就像在地球的曲面上一樣,如果它沿直線移動,它實際上會繞著地球表面的大圓圈行走。
-
20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對論,其中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認為,當物體運動時,質量隨著物體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時,空間和時間也隨著物體運動的變化而變化,即會出現收縮效應和時鐘慢速效應。
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和時間的性質不僅取決於物質的運動,還取決於物質本身的分布。
-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是運動還是靜止應該由使用哪個物體作為參照來確定。
呵呵,我不夠好,只能說這麼多了!
-
你可以問老艾這個問題。
-
基本上是正確的,至少現在是這樣!
-
如果你跑得比光還快,你可以問問你的舊愛。 呵呵。
-
在相對論中,簡單地說,如果你有一堂無聊的課,感覺很長,和你心愛的人在一起,每一分鐘都感覺很短。
-
答案就這麼長,你可以看看。
原子的質量與碳-12原子的質量之比(約kg)稱為原子的原子量,也稱為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碳-12原子質量的1 12實際上是這個單位1)。 >>>More
立方體和公式。
A 立方 + b 立方 = (a + b) (a 平方 - 2ab + b 平方) 立方方差公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