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資訊傳遞故事,古代資訊傳遞故事有哪些?

發布 遊戲 2024-03-08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騎馬經過稱為驛站,這是一種早期有組織的交流形式。 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取自嘉峪關魏晉壁畫墓葬,驛使手持簡紙,驛馬在空中四足,速度快。 1982年,以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為主題圖案製作小郵票,說明嘉峪關是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後傳系統。 特別是漢代,所傳遞的文書是按等級劃分的,不同等級的文書要按照規定的順序和時間由專人、馬匹來傳。 這些檔案的收發必須登記,並註明時間以明確責任。

    隋唐時期,郵政業發展空前。 唐朝的官方郵政運輸線以都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設有郵站約30裡。 據《唐六經》記載,鼎盛時期全國有驛站1639個,專門從事驛站服務的人2萬餘人,其中驛兵1.7萬餘人。

    驛站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型別,每個驛站設有驛站,配備驛馬、驛驢、驛船和驛場。

    在唐代,對驛站的行程也有明確規定,陸驛快馬每天走6個驛站,即180裡,然後每天走300裡,最快的需要每天500裡; 步行者每天行駛 50 英里; 逆流航行時,河流行進 40 英里,河流行進 50 英里,其他行進 60 英里; 順流而下時,總是 100 到 150 英里。 詩人岑深在詩《初期龍山路上的人物審判》中寫道:“一柱一柱,柱間如星流; 平明送咸陽、簾子、龍山頭”。 在這裡,他將驛馬車比作流星。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樊陽叛亂。 當時唐玄宗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唐玄宗不到6天就知道了訊息,傳輸速度達到了每天500裡。 由此可見,唐代郵政通訊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晉初大詩人陸驥養了乙隻名叫黃二的狗,很受主人的歡迎。 陸驥在洛陽生活了很久,很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他跟黃二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人聯絡了,你能幫忙傳遞訊息嗎?

    我不想讓狗一遍又一遍地搖尾巴,發出聲音,好像在說是。 陸姬大吃一驚,當即寫了一封信,裝在竹筒裡,繫在黃二的脖子上,放了出去。 黃二不僅把信送到了陸驥家,還帶回了家人的回信。

    家鄉和洛陽相距千里,人來回需要50天,而黃兒只需要20天。 後來,黃二經常奔波於南北之間,為陸姬送信,成為狗使者。 為了感謝“黃穗”的辛勤勞動,祿穗死後,陸驥將其埋葬在家鄉,村民們稱其為“黃穗冢”。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烽火通訊。

    早在周時期,中國就有了通過烽火傳遞資訊的方法,烽火是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

    信仰的手段,在古代軍事戰爭中服役。 從邊境到國家首都和邊防線,在一定距離處建造了一座信標塔。 當敵人入侵時,他們紛紛點燃烽火報警,各界諸侯看到烽火,立即派兵幫助抗敵。

    西周時期,為了防止敵人入侵,“豐地道”被用作邊防的通訊訊號。 在古史書《周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從邊疆到各國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建一座烽火台,一座接一座,平台上有橘子樹,橘子樹頭上有柴草的籠子, 當敵人入侵時,烽火台會陸續燃放煙花,發出警報。 每天夜間警戒,站台的守防者點燃籠子裡的柴草,高高舉起,藉著火光向領頭的平台傳遞資訊,稱為“風”,白天的警戒點燃積聚在平台上的草,用煙霧表示急迫,稱為“隋”。

    為了使菸直不彎,以便從遠處就能看到,古人常用狼糞代替草,故又稱狼煙。 周王朝規定:天子諸侯要立即率兵援軍,共同抗敵。

    由此可見,信標系統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就出現了龐大而完善的軍事資訊聯絡網路。

    飛鴿傳記。 這取決於它的用途。

    信件的傳遞:普通平民傳遞信件,主要依靠路人、僧侶、文人等旅行者,這些人攜帶信件,可以解決途中的食宿問題,他們也非常願意!

    官方主要是驛站。

    傳遞軍事資訊:除了信標和信鴿外,軍隊還必須有這方面的專職人員。

    信鴿寄信的準確率很低,大部分是信件,但需要很長的時間,以月為單位,還有100裡加急、200裡加急、騎馬加急300裡、、、但要花很多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信件。

    古人大約有——

    羽毛:插入羽毛的字母,表示戰爭的緊迫性。

    雞毛字:一般用於民間。

    羽毛書:用於招募部隊。

    鴿子傳記:多用於朝廷、官員和幫派。

    竹管:官民使用,類似於現在的信封。

    緊急步行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資訊,俗稱“金牌”。

    還有烽火、狼煙等軍事手段。

    可以使用火炬。

    古人使用以下方法傳達資訊:

    1] 羽毛:帶羽毛的字母多用於戰爭的緊迫性。

    2]雞毛字: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招兵買賣。

    4]鴿子傳記[所說的飛鴿傳記]。

    5] 快馬傳記。

    6]竹筒:官民用,類似於現在的信封。

    7]緊急腳投:用於傳遞緊急軍事資訊,俗稱“傳遞金牌”。

    [8]烽火、狼煙等不同朝代的傳播方式不同。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紅岩傳記:

    據《漢書蘇武傳》記載,西漢的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卻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放羊。 蘇武忍受了十幾年的屈辱後,漢朝與匈奴和解了。

    漢朝派使者到匈奴要求將蘇武放回漢國,但單于還是不願意放他,謊稱蘇武已死。

    與蘇武一起去匈奴的常輝把漢使的真相告訴了漢使,並讓漢使對單于這樣說:漢朝皇帝打獵的時候,曾經射殺了乙隻從北方飛來的雁,鵝腳上綁著乙個信, 說蘇武還沒死,還在北海放羊。

    聽了這話,他藏不住,就讓蘇武回到了韓氏身邊。 後來,人們稱送信的信使為“紅岩”。 “紅岩傳”一詞也由此而來。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古人大約有——

    羽毛:插入羽毛的字母,表示戰爭的緊迫性。

    雞毛字:一般用於民間。

    羽毛書:用於招募部隊。

    鴿子傳記:多用於朝廷、官員和幫派。

    竹管:官民使用,類似於現在的信封。

    緊急步行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資訊,俗稱“金牌”。

    古老的口耳相傳或借助器皿。

    資訊以緩慢、不精確的速度傳遞。

    在古代,郵局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現代 依賴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資訊傳輸速度比較快,距離比較慢,成本高。

    現代電報,**。

    速度快,文字資訊單一。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紅岩傳記:

    2500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馴化信鴿。 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使用信鴿進行軍事通訊。

    南宋初期,信鴿也被用於曲端將軍的軍隊中傳遞訊息和集結部隊。 在古代,信鴿被稱為“飛奴”。 相傳漢朝老祖劉邦被楚國霸主項羽圍剿時,用信鴿傳書引援逃亡。

    張遷和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向皇室傳遞資訊。 清朝乾隆年間,廣東省佛山地區每年舉行放鴿會,每年有上千只鴿子參加,比賽距離約400裡。 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都有類似的鴿子俱樂部。

    最早使用信鴿向國外傳遞資訊的書面記錄是在西元前 530 年,當時信鴿被用來傳遞奧運會的結果。

    紅岩是這封信的名字,有時是郵遞員。 為什麼“紅岩”叫信郵遞員? 追溯溯源,漢代時,蘇武派使匈奴,流放北海放羊。

    十年後,漢朝與匈奴講和,但單于還是不讓蘇武回漢。 與蘇武一起去匈奴的常輝將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打算讓漢使告訴單于:漢朝皇帝打獵時射了乙隻鵝,鵝腳上綁了一封信,描述蘇武在某沼澤地放羊。

    聽到這話後,他只好讓蘇武回到韓氏身邊。 後來,人們用大雁來比喻書信和信使。

    這就是《大雁傳說》的傳說。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鴿子、信件、狼煙、信標、旗幟。

    故事:燈塔劇院的王子。

  8.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在中國的狼煙春秋時期,有利用火煙傳遞軍事警報的記錄。 秦始皇後,長城上每隔十里就建一座烽火台,以乾狼糞為燃料。 古詩《平沙與西漠夕陽,龍上星辰高低;“孤山幾處看到烽火,壯漢等鼓”這句話,就是對這種原始資訊傳遞方式應用的真實寫照。

    這種交流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的商業活動中也被使用過,例如,在不同時期,都有夜間商隊和馬幫“生火”的記錄。

  9.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 Chape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實用的通訊系統,可以加快資訊的傳輸速度。 該系統由幾座通訊塔組成,這些訊號塔建在巴黎和里爾之間 230 公里處。

    在這些塔的頂部,豎立了一根木柱,並在木柱上安裝了水平橫桿,可以在繩索的操作下以各種角度旋轉和擺動。 水平橫桿的兩端安裝有兩個垂直臂,也可以旋轉。 這樣,每座塔都可以通過木桿形成192種不同的配置,並且可以用望遠鏡看到附近的塔,以代表192種含義。

    這樣,只需 2 分鐘即可完成 230 公里距離的訊息傳輸。 該系統在 18 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好孩子,放棄吧,不會有的。

相關回答
2個回答2024-03-08

讓我們講乙個關於漢朝溫帝品嚐湯劑的故事,這是為了紀念他的母親。 >>>More

4個回答2024-03-08

1. 元宵節其他名稱:元宵節又稱“元宵節”、“元宵節”、“上元節”。 >>>More

3個回答2024-03-08

曾幾何時,齊國有乙個很膽小,有些神經質的人,經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吃過晚飯後,他拿著一把大扇子,坐在門前,自言自語地說:“萬一有一天天塌下來了怎麼辦? >>>More

1個回答2024-03-08

諸葛亮(181-234),人稱孔明,年輕時獻身於龍中,刻苦研經,熟悉歷朝興衰史,專心研究兵法。 他經常把自己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關仲、樂毅相提並論,是少有的將軍和戰略家,自稱“臥龍”。 善於招賢納士的劉備聽說了,高興地說: >>>More

4個回答2024-03-08

1.古人吃生薑。

神農嘗了嘗藥材分辨藥用,不小心吃了毒蘑菇陷入昏迷,醒來發現那裡躺著一叢草。 神農摘下它,把它的根放進嘴裡咀嚼。 不久之後,我的肚子咕嚕咕嚕地叫,腹瀉後,我的身體就沒事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