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部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官史的總稱。 即:《史記》(韓司馬遷) 《漢書》(韓班谷) 《後漢書》(南宋範業)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方玄陵等)《宋書》(南朝梁沈月) 《南齊書》(南朝梁瀟子賢) 《梁書》(唐堯思蓮) 《陳書》(唐堯思蓮) 《魏書》(北齊魏書) 《北齊書》(唐慄白藥) 《周書》(唐令狐德帝等)《隋書》(湯唯正等)《南方史》(唐·李彥壽)《北史》(唐李彥壽) 《古唐書》(後晉、劉雲等)《新唐書》(宋歐陽秀、宋琦) 《舊五朝史》(宋雪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秀) 《宋史》(袁多托等)《遼史》(袁、多多等)《晉史》(袁、托托、e
-
二十四部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官史的總稱。
《二十四史》共3249卷,約4000萬字。 它所敘述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到傳說中的黃帝,到最後一部《明史》到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歷時4000多年。 《二十四史》內容十分豐富,記載了歷朝歷代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科技事蹟。
即:《史記》(韓司馬遷) 《漢書》(韓班谷) 《後漢書》(南宋範業)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方玄陵等)《宋書》(南朝梁沈月) 《南齊書》(南朝梁瀟子賢) 《梁書》(唐堯思蓮) 《陳書》(唐堯思蓮) 《魏書》(北齊魏書) 《北齊書》(唐慄白藥) 《周書》(唐令狐德帝等)《隋書》(湯唯正等)《南方史》(唐·李彥壽)《北史》(唐李彥壽) 《古唐書》(後晉、劉雲等)《新唐書》(宋歐陽秀、宋琦) 《舊五朝史》(宋雪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秀) 《宋史》(袁多托等)《遼史》(袁、多多等)《晉史》(袁、托托、e
-
二十四部史是中國古代歷代史書所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書寫方法已被歷代接受為正式的歷史書寫手法,因此與《史記》風格相同的史書被稱為“官史”。
-
01.《史記》(韓司馬遷) 02漢書(韓班谷)03後漢書(範燁、司馬彪)。
04.裴注三國志 (金辰壽) 05金書(唐方玄陵等) 06《宋書》(南朝梁神月)。
07.《南齊書》(南朝梁瀟子賢)08梁姝 (唐瑤思蓮) 09陳姝(唐瑤思蓮)。
10.魏書(北齊魏書) 11《北齊書》(唐慄白藥) 12周蜀(唐令狐德帝等)。
13.《隋書》(湯唯正等)14施楠 (Tang Li Yanshou) 15北方史(Don Lee Yanshou)。
16.《古唐書》(後晉劉雲等)17新唐書(宋歐陽秀、宋啟)18《舊五代史》(宋雪巨正等)。
19.新五朝史(宋歐陽秀) 20宋史(元、多多等) 21遼史(袁、托托等)。
22.金石(袁、多多等) 23《元史》(明宋煉等)24明史(清朝、張廷玉等)。
-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的官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史書之一,收錄了從夏朝到明朝的歷史,共24部。 《二十四史》的編纂始於漢代,歷時數百年,直到明代才完成。 《二十四部史》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文獻,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二十四部史的具體內容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北史》《隋書》《古唐書》《新唐書》《五代史》《宋書》《宋書》《南宋書》, 《遼史》、《晉史》、《元史》、《明史》等。 這些史書有的為官方修訂史,有的為私書,有的為編年史和辯論,有的為編年史,但都是中國古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什麼是二十四部歷史:
1.《史記》(韓司馬遷)。
2.《漢書》(韓班谷)。
3.《後漢書》(南朝宋凡業)。
4、《三國演義》(金辰壽)。
5、《晉書》(唐方玄陵等)。
6.《宋書》(南朝梁神月)。
7、《南齊書》(南朝梁瀟子賢)。
8、《梁書》(唐瑤思蓮)。
9、《陳書》(唐瑤思蓮)。
10、《魏書》(北齊魏書)。
11、《北齊書》(唐慄白藥)。
12、《周書》(唐令狐德地等)。
13、《隋書》(湯唯正等)。
14、《南史》(唐慄彥壽)。
15、《北史》(唐慄彥壽)。
16、《老唐書》(後金柳雲等)。
17、《新唐書》(宋歐陽秀、宋琦)。
18、《舊五朝史》(宋雪居正等)。
19、《新五朝史》(宋歐陽秀)。
20、《宋史》(元、多多等)。
21、《遼史》(袁、托托等)。
22、《晉史》(袁、托托等)。
23、《元史》(明宋連等)。
24、《明史》(清章廷玉等)。
-
它們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朝史》、《古唐書》、 《新唐書》《舊五朝史》《新五朝史》《宋史》《遼史》《晉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歷代所寫史書的統稱,因為《史記》的書寫方法已被歷代歷代接受為正式的歷史書寫手法,所以與《史記》風格相同的史書被稱為“正史”。 描寫範圍,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帝結束,涵蓋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
二十四史上的名言:
1.正直的君子,犀利的反派:來自《晉書:傅鄧傳》的二十四部史,意思是:道德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感動小人。
2.太剛硬就會被打破,在被發現之前不會有弟子:從二十四部史中,《晉周書》的意思是:太正直就會破,如果太清,就沒有弟子。
3.對於國道來說,吃不如信,關鍵是立人,質量先,再寫:出自《宋書江一傳》二十四史的意思是:治國之道,是給百姓不如給百姓信, 而做人,首先要講正直,這樣才能用文學來裝飾。
4、智者有千念,愚者有千念,愚者有得益:從《史記:淮陰侯傳》二十四部史中,意思是:智者千思萬念總會犯錯; 愚昧的人總會有一千種考慮的收穫。 <>
5.鳥兒快要死了,它的歌聲也是哀悼的,人也快死了,它的話語也好聽:從二十四部史中的《史記:滑稽傳記》中,它的意思是:鳥兒快要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傷的,消失了; 當乙個人即將死去時,他的話語是善良的。
6.渾濁 它的源頭,看它的流動,彎曲它的形體,要它筆直,是得不到的:從《後漢書劉盤傳》的二十四部史中,意思是:希望清澈的泉水從渾濁的源頭流出,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是不可能的。
7.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兒子知道,什麼是無知:從二十四部史中,《後漢書:楊震傳》的意思是: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可能說沒有人知道呢?
-
我們常說的二十四部史,一般是指中國古代各朝代所寫史書的總稱,而二十四部史則以《史記》開頭,《史記》的寫作風格被後人認為是一種正式的歷史書寫手法, 因此,使用相同書寫方法的歷史書籍被稱為“官方歷史”。這24部史的跨度從西元前2550年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明朝崇箯時期,共24卷,3213卷,4000多萬字。 《二十四史》被尊為“正史”,都屬於史書的編年史風格,即以人物為中心,以相關人物的生平事蹟為中心,將歷史事件附在人物的傳記上。
“24年歷史”的概念也逐漸形成。 唐代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範燁的《後漢書》統稱為“三史”。 後來,又增加了陳壽的《三國志》,稱為“四史”或“前四史”。
北宋增設十三部,包括《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等, 《新唐書》和《新五朝史》,統稱為“十七史”。明代增設《宋史》、《遼史》、《晉史》、《元史》,統稱為《二十一史》。 清乾隆年間,被編入《明史》,統稱為《二十二史》。
不久,又被編入《古唐書》和《五代古史》,被乾隆帝指定為《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趙爾勳主編的《清史手稿》完成後,被併入《二十四史》,統稱為《二十五史》。 後來又增加了密友柯紹賢所寫的《新元史》,最後成了《二十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