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

發布 財經 2024-03-17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例如,如果企業在成立期間發生30萬元的啟動費用,則會計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稅法規定在不少於3年內攤銷並扣除稅款。

    因此,資產的賬面價值為0,計稅基數為30萬,產生暫時性差額30萬,可以從企業未來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作為未來費用攤銷),為可抵扣的暫時性差額。

    因此,在計算當期所得稅時,損益表中包含的所得稅作為會計利潤計算,差額反映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簡單的損益表。

    1)收入:100

    2)費用:60

    毛利40萬。

    3)啟動費:30萬元。

    4)利潤:100,000。

    減:所得稅。

    5)淨利潤。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會計利潤 100,000 + 200,000(30 10,分三年攤銷)。

    300,000 當期所得稅 應繳納的當期所得稅 30*25% 百萬。

    借方:所得稅費用 (10*25%)

    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5 (

    貸方:應納稅額應納稅額。

    當賬面價值大於稅基時,將出現應稅暫時性差異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同樣,如果負責人的賬面金額與稅基不同,也會出現上述情況,請比照處理。

    例如,預計負債(相當於計入損益的費用)在稅法上是不允許扣除的(但在未來實際發生時會扣除),因此也會有暫時的差異。

    僅供參考。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這確實是乙個新問題。

    我認為金融體系應該進行徹底改革。

    製作憑證時,輸入實際金額,也輸入稅額,然後在月底或年末計算稅額。

    這太難了,而不是人為地計算。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指企業會計賬簿中記載的資產的資產淨值。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在資產賬面價值回收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應納稅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賬面價值是會計的名稱,稅收的基礎是稅法。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大於計稅基數是應納稅額的暫時性差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稅基,則該資產在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無法在稅前全額扣除,需要對兩者之間的差額徵稅,從而產生暫時的可徵稅性差異。

    資產的賬面價值是企業在資產持續使用時最終將獲得的經濟利益總額,而計稅基礎是指未來期間稅前扣除的資產總額。

    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稅基,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稅基時,可徵稅性存在暫時的差異,即對於資產,當會計準則的價值高於稅準則的價值時,在納稅時, 可以當期扣稅,以後再交稅,所以我們把當期的這部分差額稱為應稅暫時差額。

    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時,可徵稅性暫時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1、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企業繼續使用或最終**資產時將獲得的經濟利益總額,而計稅基礎則代表乙個。

    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資產金額。 如果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稅基,則該資產在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不能在稅前全額扣除,需要對兩者之間的差額徵稅,從而產生暫時的可徵稅性差異。

    2、例如,某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00萬元,計稅基數為150萬元,兩者之間的差額將導致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和所得稅增加。 在發生期間,如果符合確認條件,則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以上是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額,就是這個問題的全部答案。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稅基時,將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應稅暫時性差額是指在未來資產回收或負債清算期間,將導致應納稅所得額確定的暫時性差額,當差額在未來期間沖銷時,轉回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將增加,即 在不考慮事件影響的情況下,在不考慮事件影響的情況下,在不考慮轉期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轉期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納所得稅額將因暫時性差額的轉銷而進一步增加。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資產的賬面價值是資產類別賬戶賬面餘額的淨額減去相關備抵專案。 例如,應收賬款賬面餘額減去相應的壞賬準備金的淨額即為賬面價值。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在資產賬面價值回收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應納稅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 = 未來稅前費用金額 成本 過去或現在的稅前費用金額。

    在具體確認資產計稅基礎時,應區分不同的情形:(1)資產計稅基礎等於賬面價值。 如果資產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不徵稅,則該資產的徵稅依據是其賬面價值。

    通常,資產的入賬價值與購置時的計稅基礎相同。 (二)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不相等。 通常,在後續的資產計量中,由於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之間可能會存在差異。

    例如,資產發生減值的,應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計提相關減值準備,而稅法規定企業提取的減值準備一般不能在稅前扣除,只有在資產出現重大損失時才允許稅前扣除; 導致資產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的不平等。在資產計稅基礎不等於賬面價值的情況下,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即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0,這主要是在與資產相關的收入免稅或收付實現制徵稅時產生的, 則資產的計稅基礎為 0。例如,國債投資的應收利息賬面金額為20萬元,利息收入依稅法規定免稅,則應收利息的計稅基數為0。

  8.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新增第一人稱的答案。

    負債的計稅基礎。

    賬面價值 - 未來期間可以扣除的金額。 換言之,負債的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是未來期間的可扣除金額。 對這句話有兩種理解,一是現在不可抵扣,二是將來可以抵扣。

    在您的示例中,3000 萬現在是稅前可扣除的,而 1000 萬現在不可扣除但將來不會扣除,因此計稅基礎 = 賬面價值。

    以支付給員工的薪酬為例。

    稅基和賬面價值之間差異的乙個例子。 遣散費包含在新標準中,例如在退休年齡之前。

    對於提前退休的員工,如果企業需要承擔提前退休和正式退休之間的退休工資,那麼未來應承擔的所有工資均應計算在員工提前退休之日應支付的工資中。 從稅收的角度來看,費用只有在將來實際支付時才能扣除,在這種情況下,賬面價值和稅基之間會有差異。

  9.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您好,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負債的計稅基礎是不同的: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應稅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 也就是說,當資產在未來期間徵稅時,可以扣除的稅前金額。資產的計稅基礎是假設企業按照稅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而提供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金額。

    一般來說,根據稅法購買資產的成本是購買時實際支付的金額。 在連續持有資產過程中,未來期間可以扣除的稅前金額,是指資產的購置成本減去以前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已扣除的稅前金額的餘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a)減去(b)在計算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扣除的金額,即a-b。

    當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其稅基時,發生可抵扣的暫時性差額; 當負債的賬面價值低於其稅基時,可徵稅性就會出現暫時的差異。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按照稅法的規定應納稅和抵扣。 與賬面價值的關係如下:負債的計稅基礎 = 負債的賬面價值 - 未來負債在支付時允許的稅收減免金額。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資產的賬面價值。

    大於稅基。

    這是乙個應稅的暫時性差額。 在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額的期間,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負債。

    應稅暫時性差異通常源於:

    1、資產賬面價值大於其稅基;

    2. 負債的賬面價值低於其稅基。

    當期發生可抵扣暫時性差額的,符合確認條件的,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免賠額暫時性差額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資產賬面價值低於其稅基;

    2. 負債的賬面金額大於其稅基。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58條.

    固定資產。 稅基根據以下方法確定:

    (一)對朗山購買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已繳納的相關稅費,以及資產為達到預期用途而直接產生的其他費用,作為徵稅依據;

    2)自建固定資產,以結算完成前發生的費用為計稅依據;

    3)對於提前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依據,租賃中未約定付款總額的,按資產公允價值計算。

    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依據。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3-17

1、上述問題應假定為2009年12月取得,2010年將計提12個月的折舊(因為當月增加時未提及折舊); >>>More

9個回答2024-03-17

淨資產收益率與總資產收益率相等,說明不存在負債,若屬實,則說明企業不僅不借款,而且沒有應付賬款,說明企業信譽度不高,在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 >>>More

11個回答2024-03-17

資產負債表(The Balance Sheet),又稱財務狀況表,代表企業在某一日期(通常在每個會計期間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採用會計結餘原則對資產進行劃分, 符合會計原則的負債和股東權益交易分為“資產”和“負債和股東權益”兩大類。根據特定日期的靜態業務情況,將其濃縮為單個報表。 >>>More

5個回答2024-03-17

對於企業來說,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正常範圍是40%至60%。 資產負債率一般在50%-70%之間,**類一般不超過80%,生產類一般不超過70%。 >>>More

8個回答2024-03-17

見《企業會計準則適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