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后清醒賢惠,為什麼不能像張太后那樣阻止朱其珍?

發布 歷史 2024-03-28
1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張太后去世時,朱啟珍剛滿十六歲,正處於可以獨善其身的年紀,所以孫太后此時插手朝中政務是情理之中的。 而且,因為朱啟珍年輕時長期被張太后控制,所以在失去這種束縛之後,他開始徹底放手了。 所以,就算孫太后出於愛國和對兒子的愛,稍微勸諫朱其珍的行為,朱啟珍也未必能聽進去。

    更何況,在朱啟珍身邊,還有乙個非常善於奉承、歪曲事實的陰險反派王震。 在王震日夜的鼓吹和褒揚下,朱啟珍不願聽孫太后的話,對滿清文武官員提出的意見和勸誡,經常視而不見。<>

    張太后在世時,朱啟珍年紀小,不懂政,所以朝廷和中央的事務都是由張太后主持和掌控的。 而且,由於張太后地位高貴,有主持政務的正當性,滿清王朝的文武勢力對她十分信服,想盡辦法完成她安排的法令。

    後來,年幼的朱啟珍逐漸長大成人,開始具備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而此時的張太后也因為年事已高,也開始逐漸將權力下放給朱啟珍。 後來張太后去世,朱啟珍居然有本事乙個人辦事。 所以,這個時候,孫太后當然不可能像以前的張太后那樣控制朱啟珍。

    至於朱啟珍後來提出的攻打土木堡的提議,其實出發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明朝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想要征服乙個小小的和吞部落,應該不會太難。 所以,孫太后自然沒有必要出面阻止。

    但誰能想到,由於明軍本身準備不足,而剛剛上戰場的朱啟珍在敵軍面前明顯缺乏經驗,被滑溜溜的瓦刺軍壓制擊退,就連朱啟珍本人也被瓦刺軍俘虜,成為俘虜。 不過,歸根結底,這只能歸咎於朱啟珍自己在戰前缺乏詳細的準備,才導致了這樣的意外。 但不管怎麼說,都不能怪孫太后這頭上,畢竟她身為一國的太后,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支援明軍攻打土木堡是很自然的。

  2.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孫太后清醒賢惠,她根本無法像張太后那樣阻止朱啟珍,因為她根本無法控制戰爭,也無法提醒朱啟珍。

  3.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為她沒有這個力量,再賢惠也只能勸說,卻沒有力阻止朱啟珍的胡說八道。

  4.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朱啟珍從小到大,而且是親政府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決定,就連孫太后也只能是乙個建議,聽不聽就看皇帝了,當時朝廷裡能幹的人寥寥無幾,能和太后站在統一戰線的人也幾乎沒有人。

  5.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因為孫太后在兒子朱啟珍眼裡是沒有威懾力的。 朱啟珍連孫太后的意見都沒聽進去,只聽從張太后的命令。

  6.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因為朱其珍當時已經長大,有親政府的權力,孫太后沒有理由阻止朱啟珍。

  7.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主要原因是,如果你不支援他,大明可能會很混亂,乙個沒有國王的國家的人民會很慘,而朱啟珍也有資格。

  8.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我不認為他想支援他登上皇位,最重要的是他別無選擇,只能支援他。

  9.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因為朱啟玉當時身患絕症,同時又沒有子嗣。 這個時候,如果他不支援兒子恢復皇位,皇位就會空缺。 一旦它懸在空中,這個國家將處於動盪之中。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當時孫太后也在考慮大局,明朝已經內外紛繁,搖搖欲墜,若不迅速確定繼承人,將給國家帶來禍害。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一方面不會讓其他勢力趁機造反,但也會穩住民心,讓國家回歸朱姓。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因為當時明朝正遭受內外患,其他人的力量無法支撐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 朱啟珍有自己的野心,自然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其實並不是他真的同意復辟,而是他當時別無選擇,如果不確定,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因為當時別無選擇,如果這個時候不迅速確定繼承人,那將是非常有害的。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我想問一下,那史料說朱啟珍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嗎?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11

    朱啟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電視劇集隨意改動。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