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有可能本單位採用計畫成本核算,採用計畫成本核算,本題的條目如下:
1、借款:10000元用於物資採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 1700
信用:銀行存款 11700
2.在倉庫內檢查時。
借款:原材料11000(假設該原材料的計畫成本為11000) 貸:材料採購10000
物料成本差異 1000
-
這是錯誤的書友。 你的理解是對的。 沒有錯誤。
-
標準做法是採購一批價格為11,700(含17%增值稅)的材料,材料被檢查進入倉庫,並通過銀行存款支付付款。
借用:材料採購 - X 單位。
應交稅額 – 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方:銀行存款。
借:原料-x材料。
來源:材料採購 - X 個單位。
因為雖然題目是採購入庫材料,但也應該有借用“材料採購”的環節來說明材料成本採用計畫成本法,可以根據首颱單位的名稱來區分同一材料可能的不同單價。 因此,即使在同一城市購買,材料直接入庫,最好不要做以下條目:
借用:原材料。
貸方:銀行存款。
-
同意4樓。 賬本上應該沒有錯,可能是賬面上的單位原材料是按計畫成本法核算的,所以無論是否入庫,都必須按照實際付款金額記入“物料採購”賬戶,然後轉入“原材料”賬戶, 差額通過“物料成本差額”核算。
-
物料採購是指企業單位採用計畫成本法採購的物料採購成本,用於物料的日常核算。 本科目應按**單位和物料品種詳細計算。 [1]
如果實際成本用於物料的日常核算,則採購物料的採購成本在“在途物料”科目中核算。 外包單位加工的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託加工材料”賬戶中核算。 採購的工程材料在“工程材料”科目中核算。
為"材料採購"不再有這樣的主題,也不再使用。
注意事項 **1*** 對於已驗入庫但發票未到賬的物料,可在當月內暫時排除在賬戶外。
當發票到達時,根據發票金額的條目為:
借用:原材料。
貸方:銀行存款、應付票據等
如果發票在月底尚未到達,則:
借用:原材料。
貸方:應付賬款 - 臨時應付賬款。
在下個月初,將用紅色數字進行相同的分錄,以沖銷臨時應付賬款分錄。 收到發票後,將記錄發票中顯示的金額。
*2*** 合同規定的預付款不能計算為材料價款,只有在收到發票時,才能根據發票上列出的金額登記“在途材料”賬戶,並結轉到“預付款”賬戶。
*3***購買商品所支付的增值稅單獨列示的,已繳納的增值稅應計入進項增值稅,會計處理一般如下:
借用:運輸中的材料。
應納稅額 – 應交增值稅 *** 進項增值稅 ***
在下列情形中,不應單獨列明購買商品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購物; 無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納稅憑證; 購買的貨物是免稅或免稅的; 確認按 6% 或 4% 的稅率徵稅的購買。
*4*** 如果購買的已徵稅消費品用於生產應稅消費品,並按規定扣除已繳納的消費稅,則應扣除“應納稅額和應納增值稅”。
*5*** 採購過程中的短缺和損壞應區別對待
配額內的合理損失計入購置材料成本;
能夠確定責任人的,提出索賠,並借記應付賬款或者其他應收款等相關賬款,對在途材料、應進項稅額轉出賬戶,繳納消費稅;
原因尚不明或者需要核准轉售的損失,記入擬處理的財產損失和超額賬目,記入在途物資、應納稅增值稅賬戶和應納稅消費稅賬戶;
查明事由確定為責任人的,應當借記應付賬款或者其他應收賬款等相關賬款,對應處理的財產損失和超額賬款記入貸方;
確定損失為自然災害的,記入營業外費用-非常損失賬戶,貸記應處置的財產損失和超額賬戶;
其他損失確定為無法追回的,應當記入管理費用賬戶,經批准後記入應處理的財產損失和超額賬戶的貸方。
-
物料採購與在途物料的區別如下:
物料採購和在途物料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物料採購採用計畫成本法,在途物料採用實際成本法。
物料採購是企業根據計畫成本核算法計算在途物料採購成本的會計科目。
在途物料按企業實際成本計算物料、商品等物料的日核算,以及借款已支付但尚未檢驗入庫的各種物料的採購成本。
物料採購 – 借方登記採購物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入庫物料的計畫成本。
物料採購是用於反映和監督物料採購資金使用情況,計算採購物料的採購成本,確定物料成本差異(物料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之間的差額)的會計科目。 它既是成本核算科目,又是業務成果科目。
已支付並核實到庫的購置物料的購置價款和購置成本,按實際成本記入賬戶,記入“銀行存款”等賬戶。
“在途物料”——對物料、商品等物料進行日常核算的成本,由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採購價款),且價款已支付但尚未核實並收入倉庫的各種物料(即在途物料)的核算成本。 借方登記企業購買的在途貨物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並核實倉庫中在途物料的實際成本。
在途物資是指企業採購的尚未到貨或尚未檢驗入庫的各種物資(即在途物資)的採購和入庫,一般用於商貿企業。
-
材料採購和在途材料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原材料的核算方法不同。
物料採購按計畫成本核算原材料,而燃料旁路核算按實際成本核算原材料。 另外,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對採購的物料進行收集和分類,然後核算,櫻花的年齡是物料採購的內容,而物料採購的未使用量表明是物料沒有入庫, 符合在途物料屬性,屬於在途物料。
在途物料主要強調“在途”,在途狀態下已支付或購買的物料和物料尚未入庫,因此使用實際成本來計算原材料。 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帳戶。 在進行會計分錄時,在途物料的核算範圍由企業根據實際成本進行核算,物料採購由企業按計畫成本計算。
在途物料虛假核算的常見形式:
1.運輸中的材料不真實。
企業在途物資在企業已收到對方結算憑證並辦理了貨款結算,但貨物仍在運輸途中,即企業已取得物資所有權。 為了增加流動資產,一些企業通過增加運輸材料來改善其財務狀況。 在實踐中,在途物料還包括已交付企業但尚未檢驗並接收到倉庫的商品和物料。
2、在途貨物數量不正確。
一般而言,期末在途貨物的數量反映在“用品採購”賬戶的期末餘額中。 但是,當企業使用計畫成本進行物料收發核算時,“物料採購”科目的期末餘額不僅包括實際在途物料成本,還包括已檢驗、收到但尚未結轉的物料成本的差額。
首先要區分“原材料”和“物料採購”,在採用實際成本計算時,使用“原材料”和“在途物料”,前者是已經入庫的物料。 >>>More
採購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發票與物料同時到達。 它被稱為“單件貨物同時到達”。 會計分錄為:借款:原材料,應交稅款。 >>>More